竹溪縣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吳曉紅反映:額溫槍屬于醫療器械的細分行業。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地各商戶各企業陸續開門開市開工復產及村鎮、社區、醫院、交通等因防疫的需要需求,額溫槍成了搶手的“香餑餑”。但因額溫槍以前是“冷門”行業,在產品質量、銷售價格、市場管理等環節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行業標準,質量不合格。據了解,目前額溫槍還沒有國家標準,導致生產環節缺乏統一標準,市場上銷售的額溫槍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沒有醫療器械三證的企業都在轉產臨時造“槍”。
二是操作不規范,誤差過大。測溫者可隨意操作使用,有的測額頭,有的測手腕、耳朵,不同的部位測出來的溫度也不一樣,時常把體溫正常的測成高燒,有的又被測成低溫,鬧“烏龍”是常有的事。
三是供需緊張,價格不斷攀升。過去最普通單探頭的額溫槍只賣幾十元,如今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已成幾倍上漲。
四是網絡騙局層出不窮。市面上的額溫槍是一“槍”難求,造成網上“以次充好”的比比皆是,甚至網絡騙局已形成“空手套白狼”的鏈條,讓多數受害者叫苦不迭。
為此,建議:
(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隨著防疫物資最緊缺階段的緩解,建議迅速規范額溫槍行業標準,要規范完善市場準入,改備案制為審批制,提高注冊“門檻”,實現產品注冊審批,促使額溫槍行業回歸正常;明文規定額溫槍誤差率所要控制的范圍,不斷提高準確率;杜絕受利益驅動之下的盲目“跨界生產”。
(二)扶持企業“有米下鍋”。大力扶持有生產資質的企業復工復產,擴大再生產,不斷提高產能;在就業崗位、流動資金、供應鏈重要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等環節的正常運轉和滿負荷生產方面給予優先支持,轉變企業“無米下鍋”“等米下鍋”為“有米下鍋”,以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三)“行刑銜接”嚴懲詐騙行為。按照公安部聯合發布的《疫情防控期間加強行刑銜接工作的通知》精神,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組織精干力量,利用網絡專項搜索與定向監測等手段,加大對網上交易口罩、酒精、額溫槍等涉疫物品的監測力度,嚴厲打擊整治非法網絡支付行為;利用微信、短信、手機APP等方式,提醒市民防范網絡詐騙;對哄抬價格、以次充好防疫用品和經營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違法行為的,設置、暢通投訴舉報熱線電話,充分發揮廣大消費者的社會監督作用,一旦查處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四)“重拳出擊”加大市場監管。一是市場監管等部門要積極組織食品檢查、醫藥檢查、醫療器械檢查、價格檢查、法制指導等工作專班,分領域、分業態,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著力對集貿市場活禽屠宰銷售、藥械產品生產經營和產品質量、防疫物資市場價格等作為重點監管內容,進行實地暗訪和監督檢查,對情節較輕的違規單位及人員,責令現場糾正現場整改。二是鼓勵和引導新合作等大型連鎖商超加強與供貨商精準對接,加大對消毒液、額溫槍等抗疫急需品的投放量和投放次數。三是對市場上涉嫌經營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囤積居奇防疫用品的不法商家,堅持零容忍,要不留死角、不留短板、不留盲區的進行監測監管、嚴查嚴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惡意抬價、網上炒貨的案件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