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政協委員魏永權反映: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作為中小學延期開學的應急措施,“停課不停學”已經開展了一個多月。經調研了解,“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作為疫情狀態下催生的一種新生事物,為學校集中教育提供了有益補充,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在家學習缺乏自律性。學生在家網上學習,缺少了老師時刻的監督與督促,若家長監管不到位,學生就容易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
二是教師教學缺乏實效性。自主學習有放任自流、形式主義的傾向,教師以布置作業為“教”,學生以完成作業為“學”。 由于缺乏有效監督,學生敷衍行為時常出現,學習效率低下。
三是平臺應用缺乏規范性。從上到下沒有統一的“網課”教學和學習規范,教學碎片化,無整體規劃,存在學科教師各自為政現象。同一個學校的不同教師、同一個班級的不同科目使用諸如騰訊課堂、釘釘、QQ群、微信群等平臺,軟件五花八門,學生眼花繚亂。
四是網絡技術缺乏接續性。不同程度出現網絡卡頓、掉線現象,有的地方還會出現停電、停網現象,技術上缺乏有力支持。
為此,建議:
一是調動家長真心參與。“停課不停學”教育,家長責無旁貸。家長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做好孩子網絡學習的過程監管、問題輔導、作業檢查和反饋溝通等工作。
二是精心選擇教學資源。針對不同學情,因地因校制宜,選擇學生學習的網絡教學資源。同時,以學校或區域為單位,多方整合力量,分學科篩選主講教師上“網絡大課”、其他教師擔任助理教師或技術教師,分工協作。
三是明確教學規范流程。制定出臺“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指南,統一“網課”授課規范。精心選擇課本以外的學習內容,除了進行復習梳理、自學指導和必要的課程教學外,適當組織學生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居家生活常識、保護自然環境、厚植家國情懷、敬畏擔當精神、科學創新培育、勞動實踐鍛煉等方面的內容,多為學生上“人生大課”。
四是強化網絡平臺功能。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統一確定網絡平臺,保證一定區域內網絡平臺、軟件相對一致。網絡教學平臺、軟件要優化功能,優選選擇具有學習過程數據化、可視化、便捷化、互動化、可回看等功能的平臺。
五是加強網絡技術保障。廣播電視、網絡通訊、平臺機構要通力協作,確保上課期間“網連通、用順暢、不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