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聚焦國家戰略和湖北產業創新需求,近年來,我省加緊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截至目前,湖北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已實現17個市州、重點產業鏈全覆蓋,為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注入澎湃動能。
6月24日,位于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江城實驗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潔凈車間封裝生產線上,智能化設備忙碌運轉。
加快建設高水平實驗室,是湖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省政協委員、江城實驗室主任楊道虹介紹,經過4年的摸索與發展,江城實驗室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堵點、卡點,已建成全國首個12英寸先進封裝綜合實驗平臺,并探索出一條以企業效率發展科研機構的新模式。
◎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創新實踐
“祖父當年參加過新四軍第五師,我從小聽他講中原突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革命歷史長大。經歷過炮火的洗禮的他時常叮囑我們,作為革命軍人的后代,一定要好好讀書,為國效力。”自幼浸潤在紅色文化氛圍中的楊道虹,對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耳熟能詳。
湖北是大別山精神的孕育之地,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大別山兒女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用生命詮釋了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堅守。
這種精神深深烙印在楊道虹的心靈深處,塑造了他心懷天下、勇擔重任的價值取向。
2004年,楊道虹從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獲得微電子專業博士學位。恰逢武漢市大力實施“引博”工程,楊道虹響應政府號召來到武漢,滿腔熱情加入建設“中國光谷”的大軍。
面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境時,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強烈的使命感,楊道虹一直在思考,身處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可以為國家做點什么?
2015年,楊道虹離開武漢東湖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先后擔任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并于2018年當選湖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
集成電路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基石。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該領域面臨著技術封鎖、產業基礎薄弱等嚴峻挑戰。
楊道虹深刻認識到,實現集成電路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關乎產業發展,更關系到國家的戰略安全和國際競爭力。
2021年,他帶領團隊創建江城實驗室,并親自擔任實驗室總工程師,投身于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攻堅戰中。
先進封裝是制造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等領域高性能芯片的必備技術,也是國產芯片“破局”的關鍵路徑。
“江城實驗室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創新工作,從產業需求出發釋放創新引領力。”楊道虹說,實驗室主張“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圍繞市場對高性能芯片的迫切需求,定位先進封裝領域。
◎斗爭精神和智慧指引科技突圍
作為“無級別、無編制、無固定財政預算”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江城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就以國家需求為己任,聚焦解決“燃眉之急”。
“從中原突圍到挺進大別山,革命先輩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錚錚鐵骨改寫戰局,鑄就了大別山精神的耀眼光芒。這種革命精神作為價值觀,是科技創新的精神動力和強大支撐。”楊道虹說。
江城實驗室成立之初,團隊僅6人。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面對技術瓶頸、資金短缺等諸多困難,身為湖北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的楊道虹,時常以大別山精神激勵團隊。
楊道虹介紹,江城實驗室以大別山精神為指引,具體結合毛澤東主席1946年在延安對中原突圍戰役作出的“生存第一,勝利第一”重要指示,逐步凝練形成富有時代特色的企業創新文化。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晚、基礎弱,長期面臨外部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的雙重壓力,猶如處于戰略突圍的關鍵時期。我們爭取用10到15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封裝實驗室。”楊道虹說。
楊道虹帶領團隊堅持“做有用的科研”,以國家與市場雙重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化思維向市場要資源。實驗室大膽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實驗室-研發與中試平臺-產業化基地”的組織架構,在內部形成“錢變紙-紙變錢-錢再變紙”閉環,有效解決研究機構創新乏力的問題。
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江城實驗室在先進封裝工藝研發等關鍵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目前,江城實驗室已具備超700人的規模,累計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50余項,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截至2024年底,實驗室累計研發收入達8.7億元,納稅超過7500萬元。楊道虹被評為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
楊道虹自豪地說,在市場競爭中激發自我創新活力,江城實驗室已實現“生存第一”的近期目標:扎根先進封裝領域,實現自我造血。
◎為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建言獻策
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持續涌現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
近年來,湖北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省已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25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當前,我省新型研發機構正從數量擴張階段,轉向以提升能力和績效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楊道虹認為,新型研發機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運行模式缺乏機制創新、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攻關方向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等深層次的挑戰。
“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協同支持。”楊道虹建議,在政府層面,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新型研發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示范應用平臺與場景,探索社會資本引入新型研發機構創新體系中的新模式、新工具,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作為一名科技界政協委員,楊道虹一直就科技、產業、人才等領域的熱點問題深入調研,主動建言獻策、履職盡責。7年來,累計提交提案近50份,其中多項建議已轉化為政策并取得顯著成效。
“全球科技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企業家思維的戰略科學家。”楊道虹說。早在2020年,楊道虹便提出建設“世界存儲之都”的設想,并提交相關提案。如今,“世界存儲之都”已成為我省集成電路產業核心發展目標。
從離開政府機關做企業管理,再到投入江城實驗室建設,楊道虹始終不變的,是初心不改的家國情懷、不畏艱難的實干精神。
回望奮斗歷程,楊道虹說,正是以大別山精神為指引,將家國情懷、斗爭智慧與發展戰略有機融合,才能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領域取得現有成績。
“將繼續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堅持以‘用’為導向,勇于探索無人區,以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提升創新策源力,讓科技‘前鋒’力量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引擎’。”楊道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