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委員們聽民聲、集民意、匯民智,心系基層一線,用心履職盡責,努力交出了一份份人民群眾滿意的“委員答卷”。展望新的一年,委員們豪情滿懷,勇毅前行,將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湖北廣播電視臺近期陸續推出系列專題報道,現予以轉載。
能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
湖北是能源大省,眼下,湖北也在下大力氣發展清潔低碳能源,電力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65%。但在走訪中我發現,在智慧能源方面,湖北還存在短板,智慧能源的使用率不到10%,與湖北作為發電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
智慧能源不僅僅是能源技術的革新,更是能源管理模式的變革。它通過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實現能源的高效、清潔、可持續利用。如何提升智能能源系統的使用率,是湖北作為能源大省迫切需要提升的方面,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事。履職一年來,我深入調研代表性企業,走訪相關政府單位,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我覺得可以通過“三大行動”,將湖北建成中部智慧能源應用示范標桿,這也是我今年提案的關鍵。
一是要實施“321智慧能源樣板工程”。在武漢建設不少于30個、地級市不少于20個、縣級市不少于10個的智慧能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將此類標桿性示范項目逐步打造成投、建、服一體化方案,為將湖北建成中部智慧能源標桿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二是實施“電力軟硬件升級換代行動”。制定高損耗、高排放的電力裝備淘汰退出時間表、進度圖,將落后電力裝備納入省市“以舊換新”目錄,加大智能化電力裝備技術的推廣力度,引導電力設備應用企業加大新型電力設備采購比例,建設新能源數字化運營系統、綠色數據中心。
三是實施“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行動”。組織發改、能源、工信、電力部門和鏈主企業、科研院所,深化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集合優勢資源開展跨領域、跨學科、跨行業技術協同創新,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節能低碳技術示范工程,力爭打造一批新能源領域“鏈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