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張曉星:傳承文化經典 凝聚育人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讀后感

2024-12-31 17:02:27   來源:《湖北政協》雜志2024年第11期   作者:張曉星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政協關于委員讀書活動的部署,對于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及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肩負傳承中華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責任重大。近期,我閱讀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從中汲取了豐富的文化智慧,并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文化瑰寶,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分為上、下兩冊,收錄了大量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經典著作。這些作品包括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著作、漢唐的詩歌賦、宋元明清的散文和戲曲,以及其他各類反映中華民族精神的作品。每篇作品都經過精心挑選,旨在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傳承。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多樣性。書中所選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哲學論述,也有文學作品;既涵蓋儒家、道家、佛教的經典著作,也包括反映民間智慧的文學作品,全面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二是思想性。書中的經典作品不僅在文學藝術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同時包含豐富的思想內涵。這些作品反映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寶貴結晶。三是教育性。這套書籍不僅適合文化愛好者閱讀,也是高校教師、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通過對這些經典作品的學習,可以增強讀者的文化素養,提升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傳承中華經典 培育時代新人


以文化自信為基石,培養具有時代擔當的青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深入踐行的理念。作為高校教師,我深感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傳授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更要強調對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通過深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中的經典作品,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感,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幫助他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成為文化傳承的積極推動者。


以經典為教育依托,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青年。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精神力量的凝聚。通過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中的經典作品,鼓勵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意識。此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力。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項目合作,讓他們在團隊中學習如何溝通、協作,完成復雜的任務。這種基于經典文化的綜合素養培養,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發揮出更大的潛力,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汲取傳統智慧 推動學術創新


激發創新思維與跨學科融合。高??蒲腥藛T需要不斷提升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書中蘊含的傳統智慧和哲學思想,儒家的“中庸”理念、道家的“無為而治”、《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等,可以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思維,提供解決問題的新視角。如《孫子兵法》中的戰略和戰術思想,可以啟發高校科研人員在項目管理、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創新;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強調系統和諧,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在系統設計和工程優化中更好地考慮各部分之間的協調和互聯。


提升科研綜合能力與社會責任感。此書不僅提供了豐富的人文知識,也培養了思辨能力和文化理解力。同時,科研工作者不僅要關注技術本身,也需要考慮技術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書中對倫理道德的重視,可以增強科研人員的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使科研人員在技術開發和應用過程中,更加注重社會責任、公眾安全和環境保護。


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書中的文化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可以帶來新的研究方向和應用領域。如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將科學技術用于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展示,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將古代經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打造出新的文化體驗和教育模式。又如智能制造與傳統工藝,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制造技術結合,探索如何在現代生產中繼承和創新傳統工藝,利用先進材料和智能技術改進傳統工藝等。


通過閱讀此書,我進一步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在教學中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精髓的信念。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育人鑄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工業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