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馮潔菡:以民為本 以“典”為范

2024-09-06 15:02:14   來源:《湖北政協》雜志2024年第7期   作者:馮潔菡  
字體大小:【

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是社會生活的“基石”,“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內容極其豐富,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一部以“民”命名、以民為本的法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性是民法典最鮮明的特色,更是其核心精神和靈魂所在。民法典以其深厚的人民性為根基,體現了其最樸素的本色。其為民而立,循民而興,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


民法典的編纂依靠人民開門立法。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法典的編纂過程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原則,并通過開門立法的方式,廣泛吸納了民眾的智慧和意見。開門立法意味著立法過程的透明化和公開化,體現了人民意志的充分表達,促進了立法質量的提升,亦增強了法律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據統計,民法典編纂前后共10次廣泛公開征求意見,包括專家學者、法律實務工作者以及普通公民,共有42.5萬人參與提供意見,總數達102萬條。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全國公眾對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極高參與度、關注度和認可度。


立法為了人民、立法保護人民,民法典踐行開門立法吸納民意的群眾路線,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確保了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采集眾智民聲,凝聚民眾意志,民法典是權利的宣言,更是以人格自由為最高原則形成的私法制度。


民法典的體例彰顯以人為本。民法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關鍵是要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根本利益、基本權利落實好。此處所論及的“人民”不僅是一般的政治概念,而是指一切人與自然人的聯合體。民法典的體系構建以民事權利為“中心軸”展開,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民法典總則編以權利為軸心,精心設計了一條權利的全鏈條保護路徑。它從權利的主體、邊界、實現機制、救濟途徑到有效期限,構建了一套系統的權利享有、行使和保障框架。民法典分編則以民事權利為紐帶,分別規定了物權、合同等產生的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身份權和繼承權,最后規定了作為權利救濟的侵權責任,具體明確了民事主體在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等不同領域的權利。這些規定不僅為民事主體的權益提供保障,還設立了有效的救濟途徑,確保人民群眾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


其中,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突出體現了民法典對人格權的高度重視。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尊重和保障人權在民法中得到了具體化,改變了傳統民法“重物輕人”的缺陷。通過人格權的明確界定和嚴格保護,落實了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此外,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也體現了民法典應運而生、為民所需、以人為本的特點。


民法典的內容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民法典既來源于社會生活,又貼近和回應社會生活,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民法典在繼承和吸收傳統民事法律中已有民事權利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根據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和理念創新,特別明確了隱私權、數據財產權、居住權、土地經營權等民事權利。上述權利不僅豐富了民事權利的種類,也對民法理論體系進行了拓展和完善。


同時,對于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亦作出了明確回應。民法典中對“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設立離婚冷靜期制度、自助行為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確立“自甘風險”規則。同時,還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等進行嚴格規范。民法典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民事主體方方面面的民事權益提供保護,助力人民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法典的價值理念維護人的尊嚴。較之于近代民法,民法典更加強化“人的尊嚴”的價值核心地位,深刻體現人權的根本價值。這與《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等國際人權文件的精神不謀而合。上述文件都明確指出,人的尊嚴是人權的基石,是構建自由、正義與和平世界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以此為基礎,民法典努力實現對基本民事權利的保護。同時,民法典從各個方面保障生命健康,明確在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與其他權利發生沖突時,其他的權利都要退居其次,體現出“人之為人,不是工具”“人應該得到最大的尊重”等立法理念。民法典第1007條明確禁止任何形式的人體及遺體買賣行為;第1008條要求臨床試驗除受試者自愿同意外,還需獲得主管部門批準和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第1034條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等。這些細致的法律條文充分彰顯了民法典以人的尊嚴為價值基礎,致力于保障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體現了中華民族“仁者愛人”的優良傳統。


民法典的實施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民法典確定了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享受民事權益、履行民事義務的應然資格,應然資格走向實然領域,就要依靠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一方面,公眾的廣泛參與對于民法典的貫徹與執行至關重要,廣大民眾應自覺遵循民法典所設定的行為規范。只有如此,民法典才能發揮其為財富創造提供堅實法律支撐的作用,進而彰顯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深化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提高民眾對民法典的認同感,是確保民法典有效實施的重要舉措。民法典之所以能夠獲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同,是因為其深刻體現了人民的價值追求和分配原則。這些價值和原則被民眾廣泛接受并內化為行動和決策的指導思想,這種認同感是民法典得以深入人心并發揮其作用的持久動力。通過教育普及,可以增強民眾對民法典的理解和尊重,進而為法律的順利執行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法學院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