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出的重要原創性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具有深厚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提升站位,充分認識新質生產力對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湖北搶抓歷史機遇的必然選擇,也是支撐湖北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目前,湖北正加速朝著6萬億元經濟大省邁進,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寄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殷殷囑托,就必須科學認識新質生產力,積極主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只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資源,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提檔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跑出湖北“加速度”。
找準定位,全面把握新質生產力對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必須推動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要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湖北省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始終堅持創新引領,激活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大整合現有的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要涵養人才培養使用“蓄水池”。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是根本。湖北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各類高校132所,在校大學生近200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要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建立科學有效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持續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要優化現代化產業體系總布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51020”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特別是在光電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持續創新,實現由人才強、科技強進而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遞進飛躍。
立足本位,積極為湖北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勢賦能。湖北工業大學將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立足湖北、服務工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深化內涵、特色、融合發展;以全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為抓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模式,深入推進高水平、有組織的學科布局、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委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