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反復強調政協委員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作為一名新委員,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正在開展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深感提升參政議政能力迫在眉睫、永無止境。
一、堅持善學善思,在“懂政協”中強化政治擔當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懂政協”,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從政治上、歷史上和性質上明白“政協是什么、政協干什么”等重大問題,這是政協委員的“入門課”。近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人民政協史,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重點閱讀了《人民政協誕生實錄》等重要書目。回顧人民政協的光輝歷程,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成立政協時的初心所在,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作為一名新委員,首要標準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的領導,做到黨有所呼、我有所應,國有所需、我有所為,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策上的落實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這是省委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重要載體,也與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和作用高度契合。我將認真貫徹省委工作要求,更加自覺地投身其中,強化使命擔當,不斷推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走深走實。
二、堅持勤走勤訪,在“會協商”中厚植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并強調要提高政協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會協商”就是對政協委員的一種能力要求,但這種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始終堅持人民政協“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理念,扎根群眾之中,尊重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拜群眾為師,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作風上深入群眾,堅持把群眾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履職盡責的最終檢驗標準,才能真正做到真協商、會協商、善協商。
我省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這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創新之舉。作為一名新委員,必須要有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結合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部署要求,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創造性地提出對策舉措,把履職落實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為“共同締造”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堅持建言資政,在“善議政”中彰顯委員作為
人民政協“議政不行政、獻策不決策”的特點,就決定了要“善議政”,要善用“話語權”、善于“說得對”,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在政協工作中,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提高提案撰寫質量,才能真正做到“善議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專業”二字上下功夫,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主動融入工作全局,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專。
正在全省開展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是一項系統工作,內涵豐富,結合點多,包含鄉村振興、城市更新、基層社會治理、產業發展、文明創建等方方面面。作為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新委員,我將緊扣省委中心大局建言獻策,圍繞堅決守住流域安全底線這個主題,把省委開展共同締造與流域綜合治理這兩大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握關鍵點、找準突破口,在勤學善思中謀治水興水之策,力爭形成高質量有份量的提案,為增進民生福祉盡心盡責。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省水利廳副廳長、省湖泊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