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灑在已整平整的早稻大田里,隨著微風吹拂,泛起一道道漣漪。緊鄰大田旁的早稻秧苗一廂廂嫩綠喜人,一陣風吹過,涌起一層層“綠浪”。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永信合作社總經理周勝勇趁著早稻田還沒栽,忙著在周家竹灣的文化廣場上,組織劉弄、四份、羅湖等村的20多位留守婦女舉辦早稻種植技術培訓班,把自己20多年的“種田經”傳授給大家。
周勝勇家住革命先驅劉伯垂的故鄉——鄂州市段店鎮劉弄村,高中畢業后就跟著叔父一起在全市流轉土地種田。他起早貪黑學習農機操作、農作物種植、農資施肥等科技知識,很快就成了叔父的種田“助理”。在叔父創辦的益農農機合作社,他擔任工會主席,帶頭鉆研高新農技、農機、農藝知識,自費參加科研院校農技知識培訓和全國農業廣播函授班學習,夯實了種田的科技理論和操作知識基礎,先后參加6次省市組織的農技、農機操作比賽,獲得優異成績。
2000年,周勝勇成立了“永信種養殖合作社”,流轉劉弄、四份、張灣、羅湖、牌坊等村的撂荒土地370多畝,利用低洼地開挖魚池20多畝,養殖雞、鴨、鵝等家禽100多只。2016年,他以合作社為平臺成立了科技扶貧小組,組織泥磯片5個村的11戶貧困戶的23名貧困戶定期開展科技培訓,手把手教貧困人口操作農機、制作綠色有機肥料,并安排15名貧困人口到合作社務工增收。
這些年來,永信合作社購買三臺“804”拖拉機、兩臺收割機、一臺秸稈還田機和一臺機耕船,還建起100平方米的農資倉庫和100平方米的農機庫。只要有村民需要,周勝勇出機械、出人力毫無怨言。前兩年,劉弄村擴建4.8公里村級道路,一時缺少機械,周勝勇得知后,主動安排合作社的兩臺拖拉機到施工場地義務運送修路材料。村里維修劉伯垂紀念館,建設紅色教育基地,他組織在合作社務工的男、女勞動力到施工場地一干就是好幾天。有人開玩笑問他:“周委員,你放著自己合作社里的事情不做,在這里義務幫忙,不是吃了大虧了嗎?”他答道:“我是一名政協委員,這是我應該做的。”
劉弄村貧困戶金繼池身體有病,周勝勇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帶著藥品和食品上門看望,病情穩定后安排到合作社倉庫看管物資,使他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在周勝勇的幫扶下,15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劉弄村周家竹灣、四份村檔頭張灣、羅湖村霍家灣和孫宋灣有二十幾名留守婦女在家閑著沒事干。2021年,周勝勇引導她們組成“留守婦女種田小組”,參與永信合作社農作物種植。每到栽秧季節,每份每天130元勞務工資,還包早餐和中餐,讓留守婦女有了“用武之地”。四份村11組村民熊池美今年又報名參加了種田小組,她高興地說:“在周委員的合作社務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還能照顧孫子,多好的事啊。”
“周委員既是一位能吃苦的實干者,又是一位勤于動腦筋的科技迷。他帶領我們使用中油78芝麻‘七合一’技術標準種植,還運用無人機為農作物統防統治。”張灣村種植戶張小安說,一家企業前些年在段店南磧湖流轉土地1萬多畝建農業種養殖及休閑基地,周勝勇得知后,以區政協委員的名義參與基地建設,有時為基地提供農機服務,有時到基地為村民講科技課,還擔任了基地扶貧產業指導員,為精準脫貧作出了貢獻。
今年入春以來,在市區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周勝勇牽頭成立了“鄂州市志愿服務隊”,先后為全市4萬畝油菜和1萬多畝小麥,實行無人機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每天帶領10名志愿者和10臺無人機奔忙在田頭地邊,為農民節約開支16萬元。
近段時間,周委員又當起了防疫志愿者,有空就走村串戶發送防疫資料,配合村組干部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有時還跑到田頭地邊給村民宣講科技種田和防疫知識。村民們說:“周委員是個閑不住的人,總看見他來田頭里忙。”
這些年,作為政協委員,周勝勇也不忘把自己在田間地頭發現的問題轉化成提案。他圍繞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業開展調研,提出《穩定農資價格為農業發展“減負”》《推行綠色種植,創建農業品牌》等建議,還作為“種田狀元”在全區政協會上作履職創新經驗交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