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觀敏,現任羅田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任縣委“兩新”工委副書記,縣十二屆工商聯副主席,為連續三屆縣政協委員,履職期間圍繞全縣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重大專題撰寫調研報告10余份,提交政協提案20余份,在全縣政協重要會議建言獻策20余次,多次被縣政協評為先進政協委員,兩次被表彰為“五星委員”;個人榮獲“全國優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全省工商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胸懷大局,在建言獻策中體現議政“高度”
毛觀敏認為,政協委員是縣委、縣政府的智囊團、參謀員,要始終胸懷全縣發展大局,用高質量“發聲”助推高質量發展。參政議政要多說“行話”“真話”“有用的話”,不說“虛話”“無關痛癢的話”,擔任政協委員十余年,他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到品牌建設,他一直關注發展的問題,開動腦筋,提出對策,用政協委員的話語權,為縣域經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切向發展聚焦,為發展開路。圍繞縣域經濟發展,毛觀敏撰寫了不少高質量提案。比如,實施全民創業促進個體戶轉型升級、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建議均被縣政府采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讓毛觀敏印象最為深刻,也是最引以為榮的,是他聯名提出的關于板栗產業品牌化建設的提案。2012年,毛觀敏在一次深入園區板栗加工企業調研時了解到,少數不良板栗加工企業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大量收購外地板栗冒充羅田板栗,導致板栗市場魚目混珠,本地板栗滯銷、價格低迷。眾所周知,羅田是全國聞名的板栗之鄉,板栗種植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羅田板栗果大、質優、價廉,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堪稱板栗界的“翹楚”。但由于品牌化建設滯后,本地企業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羅田板栗附加值不高、品牌競爭力不強,外地板栗“乘虛而入”,嚴重損害了羅田板栗的品牌形象和本地企業、種植戶的利益。企業舍近求遠收購外地板栗的做法,讓一直關注羅田板栗產業發展的毛觀敏痛心不已,他決心把羅田板栗品牌化建設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為羅田板栗“正名”。為此,他與縣政協調研組一起走訪了縣內30多家板栗加工企業和100多個種植大戶,幾次到河北遷西等地調研“取經”,學習他們在品牌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認真撰寫了《實施商標戰略,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對加強羅田板栗品牌建設的幾點建議》等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并最終形成羅田板栗品牌化建設方面的提案。提案引起縣政府關注并第一時間采納。
品牌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長期培育,還要有叫得響的“名頭”,為了爭取羅田板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毛觀敏不辭辛苦“跑省進京”,多次到省工商局和國家工商總局匯報工作、爭取上級領導和部門支持。2012年底,羅田板栗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成為地標產品中第一個獲得“雙認證”的品牌,還爭取了40萬元的省政府獎勵資金。在他的呼吁和幫助下,羅田本土企業注冊板栗產品商標達26個,獲得“湖北省著名商標”3個。
從那時起,毛觀敏與羅田板栗產業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都要圍繞板栗產業進行一次深入調研,提出一些意見建議。讓他倍感鼓舞的是,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板栗產業發展,不遺余力的發展壯大板栗產業。近年來又提出并實施了板栗振興計劃。時至今日,羅田板栗作為荊楚優品、地標優品,年產量達到6000萬公斤,系列產值超過12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心系群眾,在為民代言中體現提案“溫度”
“政協委員是反映民意和民心的通道,就個人而言,政協委員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卻是無限的。當選政協委員這些年,在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同時,也感到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軍人出身的他,始終保持退伍不褪色的可貴品質,始終堅守積極向上的作風和一心為民的情懷。
在他身上,鮮明地體現出一種強烈的參政議政意識。在他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的大事小情。任第八屆、九屆、十屆政協委員期間,他的提案和建議的關鍵詞,除了經濟發展,最常出現的就是社會民生。工作之余,他常常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努力發現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多年來,他圍繞校車安全、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鼓勵支持特殊困難群體創業、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社區建設等民生問題,提交相關提案近10份。校車安全是關系無數學生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的重大社會民生問題,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期盼強烈。為了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好校車安全問題,在他和其他委員的提案推動下,羅田縣規范了校車公司的審批、設立、監管流程,成立了統一管理的校車公司,實行公司化、市場化、規范化運營。
除了通過撰寫提案為群眾代言發聲外,他還身體力行、力所能及地幫助困難群眾。他常常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著走訪調研時了解到的困難群眾信息和訴求。他總是一條條想辦法、一件件去落實。2020年6月,白廟河等鄉鎮突降暴雨,部分蔬菜、水果種植戶損失嚴重。了解到情況后,毛觀敏第一時間動員個私協會組織和黃商、今天超市等商超企業伸出援手,幫助受災群眾銷售蔬菜、水果,為群眾減少損失。北豐村二郎廟返鄉創業青年華某,投資六十多萬創辦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因為后續資金問題,生產和發展難以為繼,毛觀敏和同事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利用動產抵押貸款,幫助其貸款30余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為了落實縣防指的防控措施,毛觀敏和同事們主動作為,承擔起了冷鏈食品外防輸入、餐飲、食品零售行業防控和商超保供的任務。他和同事們克服事多人少、任務繁重的困難,加班加點、任勞任怨,累計檢查冷凍冷鏈食品經營企業1461家,冷鏈食品1000多批次15000多件。督促3萬多個體工商戶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會同科經等部門落實全縣穩價保供、商超配送等工作任務,牢牢守住了外防輸入的重要關口,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供應。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毛觀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政協委員的職責和初心使命。
務實重行,在認真履職中體現落實“力度”
有思想、愛思考,工作勤勉務實,是很多委員對毛觀敏的評價。他認為政協是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組織,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加強與不同界別的委員們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不僅能增強自己參政議政的能力,還能提升自己本職工作的能力。他積極參與縣政協集體提案撰寫和提案協商督辦活動,無論是在縣政協組織的提案會議上,還是委員的工作群內,他都踴躍發言,為提升提案的“含金量”提出建議。
他深刻感觸,要想當好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必須始終與人民利益同行,與時代脈搏共振,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努力成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比如,撰寫提案是一件很考驗能力的工作,在具備一定專業功底的基礎上,還需要深入調研,“讓事實來說話,讓數據來說話”,使提案內容有理有據。還要不斷加強學習,掌握最新情況,了解最新形勢,緊跟時代潮流,以確保提案內容的時效性。為練好基本功,他認真學習了政協章程,了解人民政協的發展歷程,對人民政協在參與國家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廣泛涉獵法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加壓,學習中他善于思考,將理論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在學習和實踐中努力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
為了不影響本職工作,他的大量調查,走訪,提案及建議撰寫等履職活動,都是加班加點進行的。每一個提案和建議提出后,他又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全生命周期“呵護”,全程跟蹤服務。為了推進板栗品牌建設提案,他廢寢忘食地學習商標法,廣泛聽取企業的建議,傾聽群眾的呼聲。為了促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發展,他協調組織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家代表召開座談會,匯集各方意見建議,搭建政銀企平臺,為小微企業爭取融資支持1.2億元。他還積極推進市場主體、非公企業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別山商貿廣場因脫貧攻堅中示范引領作用突出,榮獲全省非公黨建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
當問起履職政協委員以來的感受時,毛觀敏感慨道:“那就是兩個字:責任。有了責任,才能體現政協委員的價值;有了責任,才有政協委員的榮譽”。心中秉承責任理念,毛觀敏不計回報、勤勉履職,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改善社會民生中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羅田縣政協 熊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