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社會問題。在武漢市新洲區美麗的柴泊湖畔、繁忙的陽邏港旁邊,有一處鬧中取靜、環境舒適的養老院,經過5年的發展,先后獲評AAAAA(五星級)養老院、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為解決人們日益關注的養老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創建這個養老院的,就是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武漢市仁生老年公館董事長雷德亮同志。
事業,在開拓中不斷成長
說起事業,1970年出生的雷德亮有過幾次轉型的經歷。1997年因外貿局改制,他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開過出租車,成立公司、涉足過園林綠化、房地產、餐飲行業、民營醫院……每干一行,為人厚道、性格沉穩、善于思考、敢沖敢撞的雷德亮都能做得風生水起。
2012年,經營武漢仁生醫院十年的雷德亮發現,前來醫院就診的老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長期臥病不起、行動不便,有的子女長期在外、無人照料。進一步調查得知,新洲區現有60歲以上老齡人口約13萬,占全區總人口的13%,預計老年人口每年還將以約1.5萬人速度遞增。縱觀全國,養老問題已成為中國的熱點、難點問題,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養老問題是家事也是國事,養老服務需求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能不能為老人建一個安度晚年的好場所呢?帶著這個問題,他廣泛調查,探訪全國各地養老院,了解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學習管理上成功的經驗。2012年10月,他自籌資金5000萬元,買下陽邏街閑置的不動產,改建成集養護、醫療、康復、休閑、娛樂、教育為一體的養老場所——武漢仁生老年公館。2014年雷德亮又創建了武漢德泰仁生醫院,與仁生老年公館與聯合實現了“醫養融合”和“養醫融合”的先進服務模式。仁生老年公館分為養老區、醫療區、娛樂區及文化休閑區,養老區開設床位數536張。因服務優質和收費合理,一大批老人慕名而來,長期入住老人200多人,年入住人次400多人。辛苦的勞動換來較多的榮譽,2015年武漢新洲仁生老年公館榮幸的獲得了由武漢市民政局唯一授予的一家AAAAA(五星級)養老院,并先后被評為湖北省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武漢市養老機構協會副會長單位、新洲區老年干部療養中心等榮譽稱號。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盡管很好,但相對農村而言,居家養老還是主流。能不能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輻射到農村,讓農村老人受益?在農村長大、對農民懷有深情厚誼的雷德亮又開始新的探索。2017年初,他帶領團隊研發了集檔案、健康、定位管理、居家安全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在該服務平臺上,轄區老人通過佩戴智能健康腕表,安裝網絡攝像頭等智能監護設備,足不出戶,一鍵上網、呼叫服務平臺,即可享受家庭保潔,生活護理,餐飲、代購代辦,精神慰藉,助醫護理,緊急救援等六項居家養老服務。而且,老人的健康指標、出行軌跡、居家情況等信息即時通過平臺反饋給子女、醫院、社工。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較好地實現了平臺與老人、子女、醫院、社工之間的“五方聯動”,最短時限、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平臺自今年4月上線以來,目前已覆蓋新洲西半區的6個街道34個社區、298個村的8萬余名老人。其中,由政府購買服務的675名困難老人可全程免費享受居家養老護理服務。8月,武漢仁生老年公館先后接受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考核驗收,榮獲“2017年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稱號。
履職,在行動中出色出彩
2008年,雷德亮當選為新洲區第三屆政協委員,2011年、2016年連續當選為新洲區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雷德亮始終懷著一片愛心去關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以赤誠之心認真履行一個優秀政協委員的職責。
十年來,他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種學習、調研、視察、評議活動,從不缺席政協組織的會議,努力使自己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善于將基層醫療、養老與政協履職重點有機結合,認真思考、著意研究,通過撰寫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為新洲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先后撰寫了《關于醫療資源共享的幾點建議》、關于試行醫院分級診療模式若干建議》、《關于建立人才庫,合理利用醫療人才資源的建議》、《關于亟待建立獨立中心血庫的建議》等提案,直指基層醫療工作中的痛點,得到了承辦單位的認真辦理。他在區政協五屆一次全會上所作的大會發言《發展養老事業,建設幸福新洲》,經全體委員投票,被評為優秀大會發言。身為政協委員,他明白自己的著眼點不能僅限于自身工作這“一畝三分地”,更應著眼全區的發展和身邊群眾關注的難題建言獻策,履行職責。為此,他提出了《關于城市道路綠化養護管理的建議》、《關于解決軍安社區排漬功能的提案》、《關于治理陽邏新港周邊環境的建議》、《關于陽邏陽光大道修建人行天橋的建議》等提案,為群眾發聲;他撰寫的《關于發展陽邏港口物流產業的幾點建議》、《“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關于我區中小企業服務超市運營的幾點建議》均作為會議發言材料,得到與會領導的肯定。2015年他撰寫的《加快陽邏發展,打造武漢新增長極》被省市政協采用,獲評優秀社情民意信息。卓有成效的履職,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6年初,他被評為新洲區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優秀政協委員。
愛心,在感恩中廣泛傳播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企業家,雷德亮深知,是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成就了自己的創業和發展。因此,他始終不忘社會責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回報社會和他人的感恩之心。
他發揮醫院的優勢,積極為社會弱勢群眾開展送醫送藥活動。他的兩個醫院免費救治孤寡和流浪人員2千余人次。他義務成立家庭醫生診療小組,經常進駐社區開展“家庭醫生上門服務”,為空巢、孤寡、失獨、長期慢性疾病及殘疾等行動不便的老人服務。根據老年人高發疾病特點,多次在新洲區各社區及福利院開展“心腦血管疾病免費普查”和“老年癡呆癥早期免費篩查”活動。在陽邏街各社區開展“冬病夏治活動”,現場免費為2000多名老人進行穴位敷貼。每年開展“九九重陽節”活動,為老人舉辦文藝表演并贈送節日禮品。
他經常說,自己是政協委員中的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無論是汶川大地震,還是捐資助學,他都是帶頭捐款。2016年防洪抗災期間,他向戰斗在一線的社區防汛人員送醫送藥送清涼,表達了深切的慰問之情;同時對社區患病的災民給予醫療救助,免費提供餐飲住宿,協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八一建軍節”前夕,向抗洪救災的消防官兵表示慰問,并捐贈萬余元的防暑降溫藥品及礦泉水等物資。每年他都向為城市美化做出辛勤勞作的環衛工人表示深切的慰問,并捐贈大批防暑降溫物資。每年春節期間,他還組織開展“最美夕陽紅,愛心送萬家”活動,為空巢、孤寡、失獨等老人贈送優質羽絨服及生活物資用品。
仁愛之心、寬人之德成就了雷德亮的事業,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對于未來,雷德亮表示,無論是參政議政,還是干事創業,他將繼續秉持這種品格,一路前行!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