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傳兵,在單位是物業公司經理,在政協組織中是政協常委。在日常工作中,他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珍惜政協常委榮譽,履行委員與職能,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書寫著美麗的人生畫卷,先后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勞動模范”,沙洋鎮評選為“最美身邊人”稱號。
建言獻策:為發展呼吁吶喊
作為一名政協常委,彭傳兵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盡職盡責履行好委員義務,滿腔熱忱參加政協各項工作和活動,服務大局、關注民生。四屆政協以來,他圍繞企業發展、城市建設、現代農業撰寫提交了5件提案,由于調研深入,撰寫質量高,建議操作性強,件件提案都有回音。其中《關于成立拆違控違工作專班的提案》,得到縣政府分管領導的批辦。提案撰寫之前,他親自到沙洋鎮各社區了解情況,并與城管、住建、房屋征收等部門協調溝通,做了大量細致的調查研究。在督辦提案落實過程中,他積極參加現場視察、聽證會,參政建言,堅守著作為政協委員應盡的職責。縣政府積極采納了他的提案建議,抽掉了相關部門精干力量,成立了拆違控違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在縣征收辦的駐點辦公,有效地推進了城市建設 規范化進程。
關注民生:為群眾排憂解難
作為政協委員,職責就是關注民生。近年來,彭傳兵熱心為群眾辦實事,誠心替政府分憂。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征地拆遷難度日益加大。2009年,沙洋鎮聘任他為沙洋鎮拆遷專班負責人。在拆違控違工作中,他為拆遷戶奔走協調,辦理了房屋產權證200余戶,并逐一上門分送到拆遷戶手中。為解決勝利二街居民多次上訪出行難問題,他多次調查,找相關部門協商,啟動了房屋拆遷,道路疏通工作,居民出行得到改善,群眾較為滿意。
在精準扶貧和扶貧幫困當中,他個人捐1000元公益款,并為十里鋪鎮黎明村籌集2萬元的道路維修資金。針對城區居民反映裝天然氣難的問題,他主動找相關部門協調,為沙洋城區溫馨園小區和洪嶺居民新村小區安裝了天然氣295戶。
看到少數群眾生活困難,特別是殘疾人,他疼在心里,幫扶在行動上。為韓紅梅、孔靈芝、熊欠新等殘疾困難戶,重病特困戶找工會,殘聯,民政等部門,為其解決生活困難幫扶資金7600元。
沙洋鎮閘口村四組李家龍,30年前年輕的妻子就被生產隊拖拉機撞死,女兒不到2歲,現女兒出嫁后獨自住60平米的危房,全部家當不足300元,生活十分艱難。彭傳兵得知這一情況后,親自到住建、民政部門,反映其困難情況,為其申辦了低保,并在鎮為其申報危房改造項目資金,使這個頻臨衰敗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調解糾紛:為社會化解矛盾
及時調處糾紛,維護一方平安,是彭傳兵多年來堅持的一貫原則。作為一名政協黨員,他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與職責,善于“排雷”,勤做 “和事佬”。有一次,沙洋城郊發生惡性交通事故,雙方當事人互相爭執不下,難以處理,他找朋友,托關系,兩面進行說服教育,最后終于將矛盾糾紛消融化解。
現階段,拆遷被稱為是“第一難”,也是誘發不穩定的直接導火索。這些年來,他先后組織協調沙洋人民醫院、荷花南路、金水灣步行街、天水廣場、洪嶺大道等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在工作中,他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與同志們一起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難題,每個項目都飽含著他的辛勤汗水。比如說,中央花園工程項目,因地地理位置好,在征用用地時就十分艱難,征用涉及87戶,每戶只有幾分田,大家都守土如金,工作一直僵持不下。針對這種情況,他反復研究,請他們中間的關鍵人參與,一把尺子量到底。為了做通一張姓拆遷戶工作,他費盡周折,磨破嘴皮,先后上門20余次做思想工作。付出終有回報,他和他的同事們用辛勤的勞動和至真至純的感情,贏得了拆遷戶的理解和支持。2014年月11底,87 房屋被全部拆除,為工程建設早日竣工爭取了時間。
對拆遷戶凡有困難的真心幫助。農勝社區朱德雄住70平方舊房,妻子患腸癌,兒子重病手術,欠外債40余萬元,家境十分貧寒。為了讓他能搬得出,過的好,彭傳兵找人社局、民政局、總工會的領導“說情”,積極落實補償款19萬元,并為他們爭取提供廉租房安居。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他堅持做到以情感人,凡是征地、拆遷戶有生病住院的,他都要探望;那個家里有紅白喜事,只要得到消息,他都去“趕人情”。在政策法律范圍內本著“爭取群眾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關系,因戶制宜,做到依法拆遷、和諧拆遷、親情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