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初,曾忠祥當上政協委員來,他始終懷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情誼和滿腔的工作熱情,以扶貧幫困為己任,殫精竭慮,上下求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履行了人民政協委員為人民群眾的神圣職責。
要脫貧,靠項目。為了掌握好第一手資料,曾委員幾乎走遍了全縣的每一個村莊,進村入戶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認真聽取一線群眾訴求,共同分析貧困原因,一起研究脫貧對策。在鄉鎮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帶領扶貧辦的同志完成了貧困戶貧困狀況的摸底調查工作,建立健全、充實完善了全縣15個鄉鎮的貧困戶檔案,弄清了全縣貧困人口的分布和貧困狀況,制定了《竹溪縣扶貧攻堅計劃》。他深知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廣大貧困群眾“盼致富、缺資金、少技術、沒門路”,就把扶貧工作的重心定位在“積極爭取扶貧政策,科學謀劃脫貧項目”上。幾乎沒有星期日,他率領縣扶貧辦一班人完善了整村推進“細胞工程”扶貧模式,以貧困村為單位,把每一個貧困戶作為一個細胞,整合各類農業扶貧開發項目資金,搭建平臺,集中投入,通過全覆蓋、全方位扶持,逐步促使“壯大”,引導完成“增值”,讓每個脫貧戶都成為一個致富典型,此工作得到省市扶貧主管部門表彰,受到縣委、縣政府肯定。
青山常在,真情永駐。大木廠村是泉溪鎮最偏遠、最貧困的地方,為了盡快改善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在他的協調下,大木廠村與國煙局“結緣”,成為國煙重點扶貧村,建起了漂亮的村級陣地,結束了村“兩委”活動及群眾集會居無定所的歷史。同時,他又選擇四組的付依全一家作為自己的扶貧幫困聯系戶,在他的帶動下,扶貧辦的所有同志都與該村的貧困戶一一結對幫扶。通過多年的真情幫扶,村里的貧困戶減少了、富裕戶增多了,脫貧的路子廣了、致富的項目多了,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創業模范等層出不窮。去年,煙葉產業模范劉道成將繼續鞏固煙葉產業成果,計劃發展50畝烤煙;養殖大戶付依全將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計劃飼養山羊100只、肉牛10頭、牲豬20頭;致富能手張桂明將不斷增加魔芋種植面積,計劃種植魔芋12畝。在他的真情關心支持下,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采取爭取國家投入、群眾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結合的辦法修建通村水泥路8公里,通村砂石路2公里;多年停用的水塘,現在修復一新,投入使用;荷包鼓起來的農戶,也將“小洋樓”建在通村水泥路的兩側;修建了人畜飲水塔一座,鋪設管道2500米,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困難;與村“兩委”一起倡議廣大農戶積極開展“五改”活動,實施莊園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
一崗雙責,認真履職。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曾忠祥作為竹溪縣政協第七、八、九屆連續三屆的委員,深深牢記委員職責,深入基層、深入社會,廣泛收集民意,進行調查研究,多次向政協全會提出有質量的政協提案,例如被納入重點提案進行督辦落實的《關于加大鼓樓街道改造力度的建議》、《關于加快西關街建設的建議》等提案,都是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竹溪縣政協 吳曉紅 陳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