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飄著雪,鳴鳳大酒店經理陳世鳳坐在辦公桌前,背挺得端正,修長的手握著筆快速的書寫著什么,桌上有著厚厚的一沓資料,信手翻開來,只見上面寫著:“關于治理滑坡的建議”、“鄉村公路安全管護力度需要加大”、“農村三無車輛有所抬頭,學生乘車安全隱患增大” 、“關于興發車隊運礦監管的建議”等等,自1996年擔任縣政協委員以來,所寫提案得到了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采納,反映的問題也大多數得到解決:全鎮16個村從多年前開始建設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峽口大橋對面的滑坡帶得到治理......她本人也多次受到市、縣表彰,在辦公室的榮譽柜里,可以看到各類獎章、獎杯,“民營經濟帶頭人”、“優秀政協委員”、“先進個人”、“三峽移民工作先進工作者”等等。
談起工作時,她認真地說:“對于政協委員,我感觸最深的兩個字是責任。有了責任,才能體現政協委員的價值;有了責任,才有政協委員的榮譽”。心中秉承責任理念,她勤奮、認真、嚴謹,緊緊圍繞峽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在政協參政議政的舞臺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1999年末,在自己沒有多少積蓄的情況下,陳世鳳與丈夫抓住移民遷建和相關鎮域工程項目建設機遇,瞄準集鎮人口和流動人口快速增加的市場,先后籌措資金200多萬元,興建峽口鳴鳳大酒店。到2002年,由于經營有方,生意紅紅火火。2003年三峽水庫將蓄水到139米,峽口鎮迎來歷史罕見水運發展良機,她看到機遇并抓住了它,讓丈夫著手籌建貨運碼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她還擔負起回饋社會的責任,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進店務工、提供餐飲培訓扶持他們創業,解決移民就業45人。同時為龔家村移民安置小區移民戶的家庭增收和小區的發展起到了“橋梁”作用。
恪盡職守,認真履職?!罢f委員是反映民意和民心的通道,就個人而言,政協委員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擔負的責任卻是無限的。當選政協委員這些年。在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同時,也感到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與履職之間,陳世鳳總能找到本職工作與政協工作的平衡點,即使事情再忙,她也會安排好時間,積極參與政協的每一項活動。經常下村、去社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疾苦,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并通過政協會議發言、對話、提案等多種形式,客觀反應社情民意。力求實實在在做好工作,踏踏實實做出成效,確保參政議政更符合實際,問題反映得更準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更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2014年2月,縣政協結合新一輪“三萬”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決定在全縣政協委員中開展“‘四個一’結親幫困”主題實踐活動,即每名政協委員“幫扶一個貧困戶、培植一項當家收入、培養一名致富明白人、興辦一件實事”。實行掛牌定責,一定三年。琚坪村張明軍家中沒有強壯勞動力,連續三年家中多人生病住院,入不敷出。陳世鳳專程走訪張明軍家,嚴格考察其家庭情況和收入信息,咨詢其發展意愿和產業規劃。通過交流談心,與他結成“親戚”,并制定幫扶計劃:發展種植芫荷和蔬菜(林下經濟),發展核桃16.3畝。得知張明軍有整修房屋的想法,陳世鳳資助3000元,助其換瓦刷白,經過半年時間,“土房子”變成了藍瓦白墻房,被陽光一照,熠熠的閃著光。
“政協委員要一直擔著老百姓”。陳世鳳常將自己比作政府與群眾的紐帶,這條“帶子”在她的手中化為了慈善公益事業。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自己和家人是能省則省,而對鄰里親朋,尤其是那些身處困境的老百姓,卻是出手“闊綽”。平日里,只要聽說誰人有個病,哪家有個“難”,她都會設法前去探望,送去一定的錢物。2013年,集鎮有一名老人生重病住院,家里因缺錢想終止治療,她聽說后趕忙送去了幾千元醫療費。祝溪村有一戶家庭小孩患有白血病,送醫治療花了十幾萬,她總是惦記著人家,隔三差五就會送去錢物,還向有關部門反映,幫助他們辦理了農村低保,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向縣慈善會捐款1萬元。她總是很低調的說:“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家鄉,我為她做的還是太少了。”
峽口的傍晚寧靜而祥和,有一群老太太穿著演出服,拿著道具在街上走著,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她們是峽口老年文藝協會的成員,剛剛排練完畢從陳世鳳的酒店出來,談起陳老板,她們有很多話說:“這個丫頭真是沒話說,借場地給我們排練,不僅不收錢,還幫忙租借音響設備,提供飲食茶水,是個熱心腸的好人??!”
(宜昌市興山縣政協 黃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