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基層委員上了“中國好人” 候選榜——記陽新縣政協委員向能來

2014-12-28 22:25:51  
字體大小:【

 

    他從貧困鄉村民辦教師,靠爬格子“爬”上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崗位;他身患尿毒癥而帶病工作,一邊做血液透析一邊寫新聞稿;他擔任13年縣政協委員,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采訪調研政協工作和優秀政協委員先進事跡,多次被陽新縣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和“十佳政協委員”, 2013年,他被湖北省政協辦公廳評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他,就是陽新縣政協委員向能來。


    今年“五一”,他被評為“黃石市勞動模范”,最近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列入“中國好人”候選人。


    “草根宣講員”


    向能來出生于陽新縣王英庫區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從小飽受饑餓與困苦。他高中畢業后在村小學當民辦教師,后經招聘考試被錄用為鄉鎮干部。因愛好與新聞結緣,從此走上了一生摯愛的新聞之路。這位農民的兒子,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情地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用頑強的毅力學習鉆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些年他積累理論筆記達10萬余字,編寫理論宣傳提綱20多篇,他理論聯系實際、生動活沷的講解,被人們稱為“草根宣講員”。通俗易懂,熱情洋溢,這是向能來宣講的特點。他善于把深奧的理論用一串串動人的故事講出來,既吸引人又淺顯易懂。2013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聘為“基層理論宣講員”。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他針對不同的群體,編寫了多種類型的《十八大精神宣講提綱》,分別給縣鎮黨政領導、機關單位黨員干部和農村黨員干部、民營企業職工等群體宣講達60多場次。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有時晚上都在機關學校和農村講課,并且創造性地去民營企業、建筑工地宣講,擴大了黨十八大精神的宣傳覆蓋面,真正使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當前,他正在基層宣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用典型案例闡釋依法治國精神,農民朋友聽了一個個淺顯易懂的法制故事,深受教育。


    “群眾歡迎的土記者”


    向能來高中畢業后就開始寫新聞,當時的《咸寧報》經常編發向能來采寫的“豆腐塊”。1985年5月,《咸寧報》頭版頭條以“庫區人民群眾歡迎的土記者”為題宣傳了向能來的事跡。同年7月,他調到縣委辦公室從事政務信息工作,更是刻苦努力,一邊編發政務信息,一邊采寫新聞稿件。20出頭的向能來異常勤奮,堅持“當天信息不過夜”,每天堅持向咸寧地委辦公室報送信息,有時三四條,最少有一條。他編寫的信息,采用率高,省地領導批示多。1997年陽新劃歸黃石,他勁頭不減,干勁更足,在黃石市采用數和領導批示件數又居第一。他在縣委辦公室信息科工作13年,先后8年受到省委辦公廳表彰,12年受到地(市)委辦公室表彰。


    1998年元月,向能來調任陽新縣委宣傳部新聞科長。98’抗洪,他在長江大堤上奮戰40多天,沒有回過一次家。他在海口江堤30多公里的防線上,挖掘采寫了80多篇新聞稿件。他采寫的《四代同堤》被評為全國抗洪救災好新聞。他被黃石市委、市政府評為“抗洪模范”。


    因工作繁忙,向能來一直沒有去過醫院做體檢。2002年因身體實在不適,去醫院檢查患了慢性腎衰,至2006年發展成為尿毒癥。但是,他仍然堅持帶著藥丸子采訪。這時期,他策劃宣傳了一大批先進典型。2007年,向能來開始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堅持每周2次透析。他一邊透析,一邊堅持工作。那個夏天格外熱,大地滾燙,他與記者來到海拔650米東山上,采訪優秀村支書石則成帶病堅持工作、累死在油茶基地上的先進事跡。由于天氣太熱,山高路陡,向能來昏倒在油茶基地上,被同伴抬下山。晚上,醒過來的向能來又加入了如何宣傳石則成的策劃中。第二天,市內各大媒體都報道了《村支書的好榜樣——石則成》。


    2008年,陽新遭受特大冰凍災害。此時的向能來已到尿毒癥晚期,黑黃的面容,瘦骨如柴的身體,讓人看了心疼。領導和同事都勸他病休,可他全然不顧,將每次透析都安排在晚上。連續一個多月,白天帶領記者深入災區,鉆大棚,進農戶,訪災民,查災情,并報道抗災救災的好人好事。正是向能來的努力,使陽新的災情及時全面得以向上級反映。《湖北日報》在顯要位置以《‘雪’染的風采》報道了向能來帶病抗雪救災的先進事跡。


    2012年除夕,向能來在陽新人民醫院采寫見義勇為的“梅花奶奶”柯梅花的稿件,他的七旬老母在王英庫區老家等他回去吃團圓飯,向能來為了報道陽新縣各界人士陪英雄梅花奶奶過年的事件,無奈放棄陪母親。時鐘快指向晚上12時,萬家團圓之際,電話那頭傳來母親慈愛關切的聲音:“兒呀,你是一個病人啊,我好擔心你的身體……”


    今年元月,陽新縣堅持問題導向,嚴字當頭,以正風肅紀拉開全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序幕。向能來與同事們提早策劃,主動出擊,邀請省市記者聚焦“特別動員會”。他和記者合寫的新聞《興致勃勃來開會,會上丟了烏紗帽》在《湖北日報》刊發,省委書記李鴻忠作出重要批示,并號召全省向陽新學習。后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中央多家媒體進行報道。陽新老區的干部群眾親切地稱呼他“土記者”,他也確實是一名深受群眾的“土記者”。


    “政協委員就是要為民解憂”


    向能來當上縣政協委員后,更加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積極建言獻策,撰寫的提案有力度,每次視察、調研活動,他都第一個發言。他經常說:“為民排憂解難,是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無論職務如何變化,如終保持艱苦樸素,務實為民的作風,走到哪里,就把政協委員形象樹立在那里。


    2008年至2011年,他擔任縣人社局黨委書記,把“擦亮窗口,強化服務”作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措施,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和擁護。他親自深入聯系點、扶貧村走訪,送溫暖,獻愛心,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檢查督辦養老保險費的落實情況和農民工工資到位情況。這三年,縣人社局黨委連年被縣委評為“先進黨組織”。


    “在工作上向高處比,在生活上向低處比。我是一名換腎者,我要懷著感恩之心,報答親人和社會群眾。”這是他的人生信條。他每次去省市辦事,總是選擇最便宜的旅社居住。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打牌,不抽煙,不飲酒,不釣魚,沒有不良嗜好,除了讀書、寫作,就是講課、調研。2010年,陽新縣一度出現“黑網吧”,他連忙撰寫提案《關于加強網吧管理的建議》,并且以縣政協常委、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名義,帶領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門突查“黑網吧”,很快解決了“黑網吧”問題。去年6月,他在陶港鎮龍門村調研,發現該村強行扣取“低保戶”的手續費,他一面將情況反饋給縣民政局和陶港鎮,一面撰寫了《關于加強農低保資金管理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7月份,省政協采用此條信息,有關部門也責令龍門村將扣取的低保費退給農民,對相關村干部進行了處理。今年4月,他在三溪鎮立中村調研,發現該村為“新農保”負債30多萬元,原來少數農民不愿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的打工人員在外地已參保,不愿回本村參保,因為縣鎮下達了任務,村里只好借錢替這些農戶參保。向能來及時把這一情況寫成社情民意信息,省政協將信息報告給省領導,梁副省長立即作出批示,省人社廳先后3次派人來陽新調查此事,后來及時調整政策,取消了強行向農民攤派參保費的規定,深受農民群眾歡迎。


    向能來被縣公安局、檢察院、環保局、電信公司等13家單位聘為“監督員”,他從來不當“掛牌委員”,而是盡到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經常深入這些單位調查研究,聽取社會各方面對這些單位的意見,及時向這些單位提出整改建議。每次“政協委員監督工作會議”,向能來都真誠地指出這些單位的不足,建議他們從幾個方面努力整改,使這些單位看到了新時期政協委員的作用。


(陽新縣政協  徐麗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