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這是孝南區政協委員、書院街道財政所所長陳清橋日記本扉頁上的話。樸實中做人、平凡中成事,是陳清橋的真實寫照。
參加工作近30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政協委員”。
群眾的事,一絲都不能馬虎
作為街道財政所所長,又是政協委員,陳清橋堅持“一崗雙責”,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為建言獻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隨著孝感“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城西居住人口快速增加,僅有的兩所村級小學和一所中學不能滿足孩子們就近入學需要。陳清橋了解后聯名其他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在城西新建湖北工程學院附屬中學的建議”,政府很快投入200萬元,對書院中學進行了改造擴建,解決了城西孩子入學難的問題。
為群眾的事,他還提出了許多議案,均得到上級重視。區政協主席王望姣說,陳清橋的提案關注民生,質量高,可操作性強,為群眾謀得了福祉。
看到北門口交通擁堵,影響百姓出行,陳清橋提出了“關于綜合整治城區北門口交通擁堵,切實解決老百姓出行難的建議”?!叭f”活動中,他針對光明村四清橋老化,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提出“關于新建寶成南路跨河橋梁的建議”。針對鄉鎮工業園存在管理不規范、融資難的問題,他提出“關于支持鄉鎮工業園建設,助推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盡管財政所日常工作很忙,陳清橋仍然積極參加區政協組織的各項活動,努力盡好一名委員應盡的職責。在“政協委員進社區”活動中,他發現街道汪窯社區金豆豆幼兒園門前交通混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立馬將情況整理成材料,提交給相關部門,并與他們迅速聯系、協調和督辦。不久,交警部門在幼兒園門前的馬路上設置了減速帶,在路邊豎起了安全標識牌。
在“政協委員進社區”活動中,陳清橋共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10多條,為老百姓解決實事5件,幫群眾聯系就業崗位30多個,提供社區建設資金5萬元,給困難居民送去慰問金2000余元。
公家的錢,一分都不能亂花
作為街道財政所負責人,常被群眾稱為“財神爺”。陳清橋雖然手中掌管著幾千萬元的財政資金,卻從不亂花一分錢。他建議街道如實、準確編制部門預算,深化預算管理,辦事處為此制定出了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綜合財政預算。根據陳清橋的建議,街道把社區、部門的財務都納入財政管理,從源頭上進行監管,不讓財政資金流失一分錢。2013年,街道“三公經費”同比降低了20%,而投入到民生和經濟發展方面的資金增加了25%。
為了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財政所對20多個單位的報賬員進行了培訓,
同時在所內定期組織互查,實行印鑒分管,推動內部會計崗位相互牽制、相互監督?,F在,街道各單位賬戶管理有條不紊,財務處理日清月結,各項事業支出井然有序。
多年來,陳清橋一直嚴于律己,以身作則。2009年,他在東山頭任財政所所長。淪河咀村村民萬順華在府河外灘上種植了60畝小麥。因為是非計稅面積,村干部以為不屬于惠農資金補貼范圍,沒有上報,財政包村人員又不知情,將其漏報。后來陳清橋在實地核查種田大戶補貼面積時,發現了這一情況,及時將其補報。拿到“意外”的4900元惠農補貼款,萬順華跑到陳清橋的家中,硬塞給他女兒600元,說是還借款。陳清橋得知后,當天將錢退還給了萬順華。
國家的政策,一點都不能走樣
為了搞好涉農服務政策的宣傳,陳清橋帶領財政干部先后在城區寶成路、永新路、玉泉南路設咨詢服務臺,向群眾發放依法行政、強農惠農服務、利民惠民宣傳冊1000多份,出動宣傳車20車次,懸掛橫幅15條,制作展板6塊,出宣傳欄3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黨員代表及企業法人和服務對象到財政所“挑刺”,并對財政所日常工作進行全天候監督。
為了讓每一個農戶享受到惠民政策,他帶領全所干部職工走村串戶。在統計能繁母豬數量中,他鉆進臭哄哄的豬棚,一頭一頭核查、登記,拍照;在核實農機購置臺數中,他與同事到云夢縣跨區域找人調查核實,直到人、物、表三相符;在核查民政大病救助資金中,他更是絲毫不敢馬虎,一家一家、一筆一筆地進行調查核實、撥付,沒有一例出現錯誤。
為了實現財政收入的均衡入庫,他建議街道成立協稅護稅專班,對轄區主要企業實行零距離入戶調查分析,做到稅收應收盡收。與此同時,他還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金一華府、柳岸春城等一批房地產公司實行保姆式服務。如今,這些企業已成為街道稅收重要增長點。
書院街道財政所在陳清橋的帶領下,先后榮獲了全省首批規范化財政所、省法治先進單位、省一級檔案管理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