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天地間各有責任,家庭的、事業的、社會的、國家的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你所處的地位越高,肩負的責任也越重。能作為政協委員身份立足于社會,是組織對我們最大的的信任和重托,唯有認真履職,積極作為,才能心安”。作為隨州市政協委員、廣水市政協主席李健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勇于擔當:為黨委政府分憂
作為隨州市政協委員、廣水市政協主席李健強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日常工作中,他始終以服務大局、為黨委分憂為己任,積極主動在全市重大項目建設上擔當重任。先后分別在麻竹高速、煙廠擴建及其倉儲中心等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工作上擔任項目領導,直接深入一線組織指揮,協調關系,化解矛盾。
麻竹高速,是首條過境廣水的高速公路,途經我市楊寨、關廟、馬坪等九個鄉鎮辦事處,在廣水境內總長度59公里、總投資33億元,征地6227畝,拆遷各類建筑物5萬平方米、涉及41個行政村、1.2萬戶。其建設工程量之大、征地難度之高、拆遷任務之重、社會矛盾之多、涉及面之廣、群眾工作之難,均創廣水歷史之最。為確保麻竹高速順利建設,李健強常年駐扎在工地一線,面對面與業主、管理部門、施工單位、鄉村領導和村組農戶溝通交流,協調解決問題,并組織政協常委視察調研,為工程建設出謀劃策,創造優良環境,使麻竹高速廣水段順利建成,提前一年通車。
善于協調:為社會和諧出力
廣水房價近年連續大幅上漲,大大超過了人民群眾收入增長水平和承受能力,加劇了市場通貨膨脹。同時由于信息不透明,價格不規范,欺詐行為時有發生,多次引起群體上訪事件。對此,百姓有怨言,委員有呼聲,社會有要求,政府有壓力。為此,市政協主席李健強、副主席何衛、胡亞明分別聯系物價、房管、新聞媒體等部門,組織政協委員,深入房地產經營企業視察,提出了按程序申報價格、按政策公開信息、按規定嚴格自律、按標準整改到位4點建議。市政府非常重視,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物價、房管等相關單位按政協委員意見加強監管,房產企業按標準整改到位。真正使商品房實現明碼標價銷售,人民群眾放心,社會各界滿意。事后《隨州日報》記者對此進行多次暗訪,并于2011年10月12日,分別在《隨州日報》、隨州市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以《廣水市商品房銷售實現了明碼標價》為題予以報道。
勤于思考:為經濟發展獻策
2011年初,廣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興市”主戰略實施,并把打造“兩大工業集聚區”作為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為了探求解決工業園區在近年快速擴張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去年5月,李健強帶隊,組織部分委員先后到黃石、大冶市、湖南湘潭等地工業園區考察,深入到本市十里工業基地、廣水辦事處、武勝關開發區、楊寨鎮,通過了解總體規劃,視察建設現狀,走訪重點企業,開展座談討論等形式,對打造兩大工業聚集區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掌握了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區劃布局,實行“區政一體”; 明確發展定位,培植產業優勢;加快基礎建設,提升服務功能;加快要素聚集,完善政策配套四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統籌工業園區建設,打造兩大工業集聚區》的報告。廣水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專題聽取了調查情況的匯報,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此次調研立意高遠、選題精準,緊貼市委中心,切中廣水發展命脈,所提的建議獨特而大膽,有利廣水長遠發展。為市委、市政府落實工業興市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對促進我市工業集聚區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敢于監督:為人民群眾代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在廣水全市上下早已形成共識。該市“三多一少”(山多、崗多、坡田多,水少),素有十年九旱之名。因此農業水利建設方面的提案,李健強始終予以高度關注。去年廣水市政協在接到《關于夯實水利建設,助力經濟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提案后,李健強帶隊,組織政協委員,采取座談會、現場視察等形式予以督辦,取得了超常規的效果,2011年7月上旬,該市現代農業小農水重點項目建設工程通過湖北省政府驗收。目前,全市還完成了飛沙河等25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改造39座小型水庫溢洪道,硬化灌區渠道40公里,新建整治塘堰240余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公頃。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保障了全市糧食和居民飲水安全,完成了大災之年防汛保平安,抗旱保豐收之目標。
樂于幫扶:為基層群眾解難
連續兩年來,廣水市遭遇大旱,大面積農作物受損,人畜飲水困難。李健強帶領市政協機關干部進村入戶訪民情辦實事,走訪農戶500余家,自籌并協調水利、電力等相關單位投資80萬元,協助陳巷鎮興河村興建泵站、幫助市政協駐點村整修當家塘56口;組織市水利局、陳巷鎮到省農業廳、國土廳、水利廳申報人畜飲水安全項目資金500萬元,在棚興村壽山開挖大型水井30口,配套建設水塔,安裝各類管道36公里,徹底解決了這些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問題。
就這樣,李健強以隨州市政協委員、廣水市政協主席的身份,先后組織機關干部、政協委員為駐點村捐助建設資金20多萬元;動員社會力量為受災地區捐款捐物共計50多萬元;幫助城郊鄉楊河村籌措資金修建通村公路,建起了村辦公樓;幫助蔡河柏樹巷村發展支柱產業,培育龍蝦養殖基地500畝……
(廣水市政協 張家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