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里的孩子遭遇不幸的時候,她用愛心為孩子重筑了一個幸福的家,在丈夫身受重傷、生命垂危的時候,她在照顧好丈夫的同時,為一個尿漏十八年的育齡群眾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在成千上萬的育齡群眾外出務工階段,她開設“便民網”,解決了一個個千里之外的難題。太婆們喊她是“好閨女”,育齡群眾稱她是“好大姐”,孩子們叫她是“好媽媽”。山里的育齡群眾傳頌著她用一腔熱血,一顆真心,演繹著一個計生人真情至愛的故事。她就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委員、計生協會理事郭紅梅女士。
一個女孩父母雙亡,她為她重造幸福家庭
那是2003年的一天,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鴨子口鄉靜安村村民李紹林、李小菊雙雙在夜間捕魚時,不幸跌落清江,溺水而亡,一個原本溫馨的家庭就此徹底破滅。在災難來臨之時,時任鴨子口鄉分管計生工作的副鄉長郭紅梅馬上帶計生辦、民政辦一班人趕到現場,一方面幫著料理后事,一方面查看著這個家庭狀況。家里除一棟房子,一頭牲豬外,只剩下一個8歲的小女孩,名叫李姣。她望著只知道哭泣的女孩,也眼含淚水對她說:“小乖乖,不哭了,爸爸沒有了,媽媽沒有了,我就是你的媽媽,”又指著民政辦主任胡紹紅說:“這就你的爸爸。”處理完這對育齡夫婦的后事,郭紅梅把小女兒帶回自己的家中,為她洗澡、梳頭,替她交學費,還不時變著法子改善生活,讓小女孩臉上漸漸有了笑容。郭紅梅為了對孩子負責,還把她帶到縣醫院進行了全面檢查,這一檢查不要緊,可結果一出來卻讓郭紅梅驚得目瞪口呆,醫生說這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手術,為了確診,她又把孩子帶到武漢檢查,在武漢陸軍總醫院,孩子被確診真有心臟病,專家建議立即手術,經初步預算要4.8萬元的醫療費,這對于當時只有幾百元工資的郭紅梅來說,完全是一個天文數字。小孩子望著媽媽流淚的臉龐,安慰說:“不要緊,我不手術,跟你們回家”,郭紅梅把眼淚一抹說:“走,回家。”其實她心理話卻是:“孩子,等媽媽籌夠了錢一定讓你手術。”
轉眼到8月,郭紅梅跑縣民政局、縣扶貧辦、縣移民局、縣人民政府,終于湊齊了5萬元,8月17日,她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把自己的孩子寄到別人家,只身帶著李姣前往武漢,交齊了手術費,就日夜守護在孩子身邊,手術成功了,半月后,她帶著孩子回到長陽,迎接她的鄉政府干部看到,小孩子面色紅潤,笑面如花,而郭紅梅的臉盤整整瘦了一圈。
治好李姣的病,郭紅梅深感光靠她帶孩子也不是長法,自己事情多,工作忙,常常是顧了這頭,丟了那頭,長此以往,對孩子成長不利,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找一個安逸的窩。于是,經四處打聽,終于打聽到龍舟坪鎮菖莆溪村有一對搞建筑的中年夫婦家庭條件特好,就是沒有孩子,眼下正一心想抱養一個孩子呢!于是,由龍舟坪計生辦、民政辦與鴨子口鄉政府牽線搭橋,由這對中年夫婦收養這個孩子,于是在大家的撮合下,李姣有了新家。如今孩子生活幸福美滿,已經上了初中。談起往事,李姣無不動情地說:是郭媽媽重建我幸福美滿的家。
丈夫受了重傷,她卻牽掛著山里一群育齡婦女
2009年9月的一天,對郭紅梅來說,可真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她那已從百貨公司下崗、自己開出租車的丈夫,載著一名鄉鎮干部連夜趕到鴨子口,車到天柱山時,山上一塊巨石從天而降,不偏不歪,正好砸在車頭上,車頭被砸得稀爛,那名鄉干部當場被活活砸死了,丈夫也被石頭砸斷了雙腿、頸椎骨也被砸斷,當時郭紅梅正帶著醫生們在鄉下為育齡群眾開展免費健康檢查,聽說丈夫出事的消息后,連夜趕到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看到丈夫兩眼直直、口不能言、只有進氣、沒有出氣的樣子,郭紅梅當即暈了過去。縣計生局的干部們也一個個掩面而泣,說不出一句安慰的話來。
兩天后,丈夫田平被轉往宜昌市中心醫院,鄉政府也派人前往照顧,一星期后,丈夫脫險了,但吃喝拉撒睡仍然極為不便,此時郭紅梅知道,沒有3—5個月丈夫是出不了院的,如果時間過長,自己的工作怎么辦?山里那一群育齡婦女怎么辦?還有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辦?眼看要過年了,許多計生貧困戶還等著她幫扶、慰問呢!還有政府給計生家庭的獎扶金也要一個個送到老百姓手中呢!一想到這些,她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便硬著心腸對丈夫說:“你已脫險了,身邊又來人照顧你,我就是對還有三個村健康檢查沒做完,放不下心來,我回去安排一下,馬上回來。”丈夫口不能言,但還是理解地點了點頭。她打電話找來自己的親哥親嫂和一個妹妹,要他們輪流照顧自己的丈夫。就這樣,郭紅梅在丈夫還沒有好轉的情況下,又回到了育齡群眾身邊,這一年,她帶著醫生下鄉達180多天,為6000多育齡婦女做了三次免費檢查,保證了育齡群眾的身心健康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質量。過年前,為10多位貧困學生交足了書本費,為30多個計生戶送去了慰問金,為60多個計劃生育戶送上了政府發給獎扶金。
其實,最讓郭紅梅心中牽掛的,還是鴨子口鄉楠木坪村一組的一個中年婦女,名叫張桂珍。這位育齡婦女在1981年生小孩時,不幸弄壞膀胱,從此得下了尿漏癥,18年里,四門不出,大門不邁,就是沒有穿過一條干褲子、睡過一床干被褥。經過很多醫院檢查,都說,要治好這病,必須到大醫院手術。郭紅梅知道這事后,先是找衛生和民政部門籌措了2萬元資金,然后帶著鄉衛生院長、縣婦幼保健院長陪著張桂珍,找省婦幼保健院請專家分兩次手術,治好她的病,回到鴨子口鄉后,這位婦女拉著郭紅梅的手說:“郭鄉長,您自己遭這么大的難,還一心牽掛著我們,幫我治好了折磨我18年的尿漏癥,這叫我怎么感謝您,怎么感謝黨啊!今生今世,我們一家人都忘不了您呀!”說完俯下身子,跪在郭紅梅面前,連磕三個響頭,然后離去。
無數農民外出務工,她用“便民網”為育齡群眾外地送溫暖
自從丈夫受傷后,縣委組織部門為了照顧她的家庭,把郭紅梅從鴨子口鄉調到縣人口計生局,郭不再擔任領導職務,而是在縣計生局做政策法規工作。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麻煩,她每月要接待一百多名縣鄉干部前來辦證辦事,以及成千上萬的群眾咨詢。此外還要整理各種文件、編制文書。她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常常是別人還沒上班,她已工作一個多小時,別人吃了晚飯,她還在挑燈夜戰,她的女兒田幗華給她寫信說:“媽媽,你是不是已經忘了我和爸爸呀?”她說:“做政策法規工作,心要細,手要勤,眼要明,一點都馬虎不得,媽媽是新手,哪敢怠慢呀!”于是她邊干邊學,很快掌握政策法規的全套程序和業務,實現了由“領導”到“工作員”的華麗轉身。
2010年,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她負責12356的熱線電話,她的“便民網”為許多群眾起到及時發放信息,及時排憂解難的作用。
長陽大堰鄉九柳坪村育齡婦女李昌芬,因為和丈夫長期在北京打工,于2009年1月在北京出生一個孩子,因在長陽縣大堰鄉上戶口的,被當地戶籍管理部門告之新生兒入戶手續不全,不能辦理。情急之下,李昌芬報著試試看的心態于2010年10月的一天,在宜昌市人口計生網政風行風熱線平臺向市人口計生委發了一條“我該怎樣給孩子上戶口”的網上留言,令李昌芬夫婦意想不到的是留下貼子不到兩個小時,她就接到了郭紅梅的電話。告訴她辦理新生兒入戶登記,應具備的有關證明材料、辦理程序以及經辦人姓名和聯系電話,并電話聯系了大堰鄉計生辦負責辦證的工作員在辦公室等候,李昌芬按照郭紅梅的指導,當日就解決了入戶手續,使李昌芬在網上留言,再三表示感謝。
長期在江蘇昆山市打工的長陽都鎮灣鎮人高學軍、李紅艷夫婦因遠在昆山,幾次辦理《生育服務證》未果。情急之下,于2011年9月3日通過網絡致信長陽“縣長信箱”,求助如何辦理《生育服務證》。9月7日,求助信件轉到縣人口計生局后,郭紅梅通過全員人口信息庫查詢到高學軍的電話,再通過電話告之他如何辦理。同時,將這一情況反饋給都鎮灣鎮計生辦杜守紀主任,請都鎮灣計生辦予以協助。在郭紅梅的指導和幫助下,高學軍很快就辦妥了《生育服務證》。當他拿到紅燙燙的《生育服務證》時,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悅心情,激動得給長陽“縣長信箱”投了一封感謝信。
信的全文是這樣寫的:“各位領導,我是一個一直在外打工的長陽都鎮灣人,雖然一直在外,但一直關注著長陽的變化,希望有一天能早日回長陽工作。之前,因為辦理《計生證》遇到了麻煩,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寫了封信,本以為會石沉大海,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答復,告訴了我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讓我們在外務工人員感受了家的溫暖,在這里我要感謝長陽計生局一個網名叫青蘋果(郭紅梅)的大姐,也感謝都鎮灣計生辦杜先生,是他們幫我解決了難題,我相信長陽政府有如此良好的服務態度,會給長陽的發展帶來更大的飛躍,到那時,我們會回到家鄉為建設家鄉出力的。”
像這樣的事情在郭紅梅身上經常發生。她在大力開展陽光計生、誠信計生建設活動中,堅持以群眾需求為第一目標,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以消除群眾疾苦為第一責任,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41件,全部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無一重復信訪案件發生。郭紅梅真是深山百姓的貼心人。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 吳開榮委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