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教壇寫春秋——記武漢市政協委員、青山區政協委員田映新老師
2014-09-21 11:18:49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中 小】
田映新,是位錫伯族的老師,自1980年踏入教壇以來,本著“把小事做精彩把平凡之事做得不平凡”的人生信條,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佳績:1987年第一次職評就被破格評為小學高級教師;1988年被市教委授予“教壇新秀”稱號;1994年,年僅37歲的她被破格晉升為湖北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市教委授予“學科帶頭人”稱號,并被破格評為“小中高”;1995年在第二屆武漢地區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活動中,被團市委等單位授予“武漢地區優秀青年”稱號,并被編輯在《跨世紀的教育之星》一書中;1996年被武漢市人民政府選拔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從1987年至今,她連續五次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2007年,被青山區人民政府評為“首屆十大名師”。田老師就是以這樣堅持不懈的努力,認真扎實的作風,成為小學教育的行家里手和帶頭人,她以一個教師崇高的愛心為孩子們澆灌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知識天地,以勤勤懇懇地工作換來了一片片贊譽之聲。
在執著教壇寫春秋之際,田老師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是青山區第四、五、六、七、八屆政協委員,武漢市第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市知聯會會員、武漢市自然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青山區自然學會理事長、湖北省民進教育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民族團結促進會會員、武漢市執法監督員。無論是教育教學工作還是社會工作,田老師都用心演繹著精彩華章!
創新思維 成績卓著
三十年來,田老師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學自然教學的第一線。她一踏上工作崗位,就逢自然學科進行教材教法改革,提倡自然教學從“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轉為“指導學生自行探求和運用知識”。田老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材教法改革中。她在課堂上注重凸現自然教改新理念,力破灌輸、注入式教學方式,注重喚醒學生的體驗與感情,開啟孩子的智慧。田老師獨創了“自探共研教學法”,在課堂上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自行探求知識,學生經過“明確目標—交流已知—確定重點—探索未知—深化認識”五個環節的學習,在知識信息共同分享、思維火花相互碰撞的互動溝通中感受到探索自然奧秘的樂趣,真正地實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合作學習為方式,以互動探究為媒介,不斷推動課堂進入學生自然能力發展區,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2004年科學課在全市鋪開,許多教師產生了許多困惑。田映新一如既往地走到教改前線,發揮著領路人的作用,她身體力行,以新課標的理念大膽實踐,主動承擔了科學課起始年級的教學工作,在開發學生智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并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其他老師,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30年來,田映新上了無數次的公開課、研究課、觀摩課、示范課、比賽課、接待課,每一節課都注重體現教改新思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湖北省承接中央電教館、人民教育出版社布置的自然教材、教法錄像課,田映新所上的示范課《魚》經中央電教館審定后,向全國推廣發行,供師資培訓使用;省教委針對小學自然教材的八種課型在教材教法上進行改革和實驗,田映新主講難度較大的“解暗箱課”——《人的呼吸》,她在傳統教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成功,該課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一等獎,并被選送中央電教館,被中央衛視教育中心選為衛星電視教育節目,向全國播放。《保護牙齒》一課獲得市優質比賽課一等獎、省優質比賽課二等獎,并作為武漢市小學優質錄像系列片,由武漢市教育音像總站發行;在湖北省教育雜志組織舉辦的觀摩教學中,田映新主講《海豚頂球》一課,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近千名教師,獲得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在武漢市自然科學素質教育研討會上,田老師的《物體的熱脹冷縮》讓市內500多名教師耳目一新;田老師還送課到革命老區紅安列寧小學,并多次到薄弱學校送課……
在搞好教學教學和教改科研工作的同時,田映新還善于總結教學中的經驗體會,一篇篇論文滿載著她教改的體會和探索的足跡,發表在《小學自然教學研究》、《科學啟蒙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科學課》等各類專業刊物上;《“解暗箱“一課教學初探》一文被市教委選登在《武漢市小學教改成果叢書——學科改革篇》中,《利用掛圖也能學好<月相成因>》獲國家級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同時,田映新還承擔了省教研室布置的編寫鄂教版自然教材和教師用書的任務,以及與之配套使用的小學自然學具材料的研制工作。由于田映新在教育科研方面成績突出,被授予“全國基礎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
培育桃李 芬芳滿園
田老師特有的輕松、活潑、直觀、有效的教學風格使自然課猶如一塊磁石般吸引著無數孩子的心,連那些主科學得不太好的學生在自然課中也成了“小能手”、“小專家”。有一名學生語數成績不好,田映新抓住他的自然日記很認真這一閃光點加以鼓勵,使這位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學習成績日漸提高,期末考試中,自然課得到了“優秀”的好成績。20多年來,田映新就是本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信念將一個又一個別的老師頭疼的孩子變成了優秀的學生。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田老師每節課都花費大量時間準備教具。講“魚”這一課時,她到菜場買了各種各樣的魚;上“種子”一課時,她又事先買了花生、蠶豆、青豆等。除了準備好教學用的實物外,田老師還精心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模型、實驗用品,甚至家里的餐具、炊具、工藝品都成了她的教具。不僅如此,她還自己動手制作了許多動植物標本,并在武漢市自制教具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為了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實踐活動,在活動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勤于思索的習慣,田老師開辟了“生物園地”,讓這些遠離鄉村的孩子也能觀察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田老師悉心指導孩子們記錄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細微變化,記錄自己的收獲;她還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標本,指導他們做各種有趣的生物實驗……
在田老師的教學札記中我們讀到這樣一段話:“學生人人動手,師生共同研討,課內課外一起抓,向自然事物求知識。”這段話正是田映新教學思想的最佳注解。正是因為田老師在多年的自然教學實踐中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引導兒童獨立、主動、創造性地進行自然學科探索,所以她所教的學生能力頗強,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屢屢獲得優異的成績。在2005—2007年連續三屆武漢市小學生科學探究大賽中,取得優秀成績,有59人分別獲市一、二、三等獎,在青山區遙遙領先。并獲得市輔導學生競賽一等獎。
甘為人梯 悉心指導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多年來,田老師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不遺余力地培養青年教師,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手把手地傳幫,面對面地指導教師,引導教師成為學習創新的實踐者,幫助教師成為課程改革的研究者,鼓勵教師成為師德建設的表率。并先后與本校魏銀華、吳慧、魏偉等老師結成師徒,定期聽課、評課。經過田老師的培養幫助,魏銀華賽課獲全國一等獎,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省骨干教師、省優秀教師;吳慧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魏偉被評為區優秀青年教師。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田老師培養指導的青年教師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紛紛獲得優異的成績:僅2004—2008年,指導教師獲全國獎3人,省級獎6人,市級獎18人,區級獎37人,13 人市公開課受到好評,5人區級研究課受到好評。
田老師對小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把小事做精彩,把平凡之事做得不平凡。”
三十年來,田老師自己的行動來實踐著這句話,用自己的自覺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她把一切獻給了教育事業,她把摯愛灑滿紅小校園,平凡而不平淡,樸實而不普通。所以,她能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非凡的業績!
(武漢市青山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