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博擊商海成大業 回饋社會傳佳話——記丹江口市政協委員陳江

2014-09-21 11:18:30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從曾經的一名不文的乞討者到如今擁有千萬身價,從一個賣小五金的挑貨郎到集家電銷售、房地產開發、餐飲服務為一體的企業老總。他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辛勤的汗水,譜寫出了華麗的人生篇章。更難能可貴的是,成名后他積極反哺社會,熱心公益事業,幫貧濟困,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被傳為佳話。他就是丹江口市第七屆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常委、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委,文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江。
   
    艱難起步,個中艱辛唯心知

    也許是應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現在在丹江口市名噪漸大的陳江童年卻充滿了坎坷和艱辛。陳江老家在丹江口,1958年由于修建丹江口大壩的需要,一家搬遷到了襄樊宜城,后因水土不服,加之生活條件不適應,一家人在那里無法生存,只好返遷回丹江口市。在陳江13歲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這使本來就異常艱難的家況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存陳江只好放棄學業,開始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父親一起撐起全家的生計。
   
     返遷回丹江后,陳江的家早已淹沒水下,只能在市區謀生,那時陳江一家可以說是屋無片瓦,居無定所、食無余糧。父親靠一手木工手藝給人做木工活掙點工錢。陳江也開始嘗試做起了本小利薄的小生意。說到這段經歷,陳江一言難盡,為了生存,他先后賣過豆芽、豆腐、壓過面條,做過汽水,賣過冰棍,都因為利薄,難以維持生計而不得不放棄,后憑著一身的力氣干起了拉板車的力氣活,從近十里外的河南碼頭,靠人力拉運貨物到城區。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江的父親在一個湖南人的小五金攤點買東西,在和攤主攀談中了解到這個小小攤點一天竟能賣二三十元,有近五六元的利潤;這讓陳江的父親很是震驚。扳指頭一算,賣一天小五金,差不多抵他拼死拼活干幾天活掙的工錢。回家和陳江一合計,陳江很有信心:他一個外地人靠賣小五金都能掙那么多錢,我們本地人一定會做的更好。
   
    于是陳江就和他父親一道找到賣小五金的湖南人,很快和他達成了協議,從湖南人那里進貨,在丹江大道路口擺起小地攤。最初因為本錢小只能進一挑的貨,用兩只筐子挑著去擺攤賣,這樣起早貪黑的做了一段時間,漸漸有了一定的積蓄,就買了個板車拉著貨去賣??墒沁@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趕上修建丹江大道,不讓在道口擺攤,眼看又沒有了活計,陳江和父親一咬牙,在丹江電影院門口買了個鐵皮小房子繼續賣起小五金。
   
    有了固定的“小賣部”,陳江的生意有了不小的起色。精明的他開始不滿足于為那個湖南人打工掙“分分利”,決定自己出去進貨,到鄭州、天津、石家莊等地直接進貨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幾乎毀了陳江的一生。那次他到石家莊進貨,為了省下住宿費,晚上就睡在火車站候車室里,結果懷里揣著的近二千元進貨款不慎被扒手扒走了,這可是陳江家幾乎一半的家產啊,陳江被嚇懵了,更不敢回家,索性扒車跑到北京去,靠討飯生活,這樣一討就是一年,一年的杳無音信,家人一直以為他早以客死他鄉了。那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冷,和陳江一起討飯的一群少年商議著到氣溫高一些的廣州繼續討生活。當他們扒車走到離家很近的襄樊時,異常想家的陳江忽然有了強烈的回家愿望,于是跳車回到了家。
   
    陳江回家的時候,鐵皮小房因為違章被拆除,只好又到處找房子,先后輾轉搬家就不下十次。最后在宴賓酒樓一樓的旅社租下了一間房子,既當居室又當貨鋪。臨街沒有門就在窗戶上寫上牌子繼續做生意。
   
    滾動發展,商海博擊顯風流
   
    在旅社開窗戶賣五金的那段時間,成了陳江立業的轉折點,其時正值舉國上下百廢待興的時候,五金需求量很大,陳江店子的規模開始逐步擴大,從一間房到兩間又到三間、四間,直至把酒樓整個倉庫全部租過來推放五金都還顯得不夠。

    有人說陳江和文華公司滾動發展靠的是大膽的魄力,陳江對此沒有否認。他舉了一個例子,90年代初,丹江口市開始大規模建造樓房,得風氣之先的福建、江浙等地一批小包工頭開始擁入丹江口市為城市建設大興土木。但當時這些小包工頭腰包的資金都還十分有限,沒有資金批量購買建筑用五金材料,只能靠先欠,先掛帳的辦法購買。由于是外地老板,國營五金公司和個體商店都怕風險大,沒人肯賒給他們。陳江看中了這個機會,大膽地把各類材料以適當高于零售價的價格賒給建筑商,和建筑商建立起了很好的合作關系,后又發展到賣建筑材料,裝修材料,賣鋼材。凡是建筑材料,他幾乎都經營過。

    生意上的發展壯大,讓陳江信心百倍,后勁無窮。陳江說那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幾乎天天都是起早摸黑的忙活,早上5點鐘起床,晚上10點多甚至更晚才能回家,一天不吃不喝忙著進貨、裝貨、卸貨全是自己干。等把活都忙完了,才發現自己都快要倒下來了。
   
    靠著良好的信譽和融洽的合作關系,陳江和他的伙伴們實現了雙贏,他的公司更是象滾雪球一樣實現了滾動式發展。發展到后期,文華公司幾乎占據了丹江口市70%的五金市場,就連一向以國老大自居的國營商店批發部都到他這里來批發五金。到90年代中期,隨著市場開放度的逐步擴大。一夜之間,丹江口市一下子涌出了十幾家經營五金建材的店鋪,激烈的競爭使得經營五金的利潤日益減少,同時陳江發現建材產品同質化嚴重,無品牌,無序競爭等,將會嚴重阻礙公司的發展。他敏銳的意識到這個市場必將很快失去競爭力,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其時, “海爾”等品牌電器開始將眼光注意到打品牌戰略上來,陳江經過反復考察論證,認為做知名品牌的家電產品能夠將公司帶向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于是從1999年起,開始以“海爾”為軸心,以志高、長虹、康佳等為輔助,用短短幾年的時間打造成了一家丹江口市的航母級家電城。
   
    公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后,陳江又走起了多元化的路子,涉足餐飲、地產業等。在房地產項目上,被譽為最有眼光最值得大家稱道的一個項目是九十年代陳江當時在資金還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毅然拆資近百萬建起了一幢商住樓,時隔幾年,這幢樓價值已達近千萬元。
   
    多業并舉,推動著陳江和他的公司穩步向著縱深發展。反哺社會,熱心公益濟貧困

    有這樣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2006年10月15日上午一名鄉鎮村級小學的負責人來到陳江的辦公室請求他為村里的學生損贈一臺彩電,讓孩子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陳江一聽二話沒說打電話到該鄉鎮政府辦公室核實情況后,馬上批了條子把彩電送到村學校去。類似這樣的捐贈,陳江每年都會遇到幾十起。對此,陳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說我的特殊經歷讓我對弱勢貧困群體有更加真切的感情。我認為能盡自己的薄力盡力去幫扶別人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年來在抗洪救災中,在抗擊非典中,在公益事業建設中他每次都率先捐出了價值不菲的物資和金錢,還多次為市福利院、敬老院捐款捐物,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和表率作用。
   
    與此同時,陳江還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著力在提高市民素質上做文章,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片喝彩。2000年以來,先后資助、贊助開展了“文華海爾杯”首屆知識改變命運獎勵清華、北大學子活動,丹江口市第一屆、第二屆青年歌手比賽,“熱愛丹江”演講比賽,持續組織了摩托車越野障礙賽,自行車山地賽,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三人制籃球賽等,許多賽事都是持續一兩個月才能完成,耗費了不少的財力和人力,但陳江從沒有過怨言。值得欣慰的是每次組織開展比賽市民都能夠積極參與,投身其中,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陳江也不甘落后,為了幫助農民選好致富項目,為農民開辟致富路,陳江先后跑到浙江、湖北潛江等地考察富民項目,經過考察論證,目前已初步決定將適宜丹江口市發展的龍蝦養殖項目引進到丹江口市有關鄉鎮,由他出資先期試點養殖,試點成功后再在農民中推廣,目前項目正在積極運作之中。有人勸他說,你現在早已功成名就了,何必再操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心呢?陳江說出了自己的心理話。做這些項目我根本不圖錢,我只想盡力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助推一把勁,給農民致富奔小康帶個好頭。
   
    由于經營得力,誠實守信,陳江和文華公司先后獲得十堰市工商局授予的“先進私營企業”、“優秀創業私營企業”等稱號,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還首次將“文明單位”的榮譽授予了屬于私營企業的文華公司。采訪結束后,陳江莊重的說:我和公司今后發展的重點將放在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竭力為丹江口市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轉自《丹江口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