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回憶荊州市江陵區政協委員98抗洪

2014-09-21 11:17:28  
字體大小:【


    長江告急。荊江告急。江陵告急。1998年汛期,長江出現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汛期之早,來勢之猛,水位之高,時間之長,為歷史罕見。江陵區48公里的荊江大堤和14公里的耀新民堤險象環生,滔滔洪水嚴重威脅著命堤安全。大災難、大考驗、大升華,江陵區政協委員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義無反顧,迎戰洪魔,在這場前無古人、曠日持久的大搏斗中,與全區干部群眾一道,眾志成城,共御天災,勝利迎戰了峰峰相逼的八次洪峰,譜寫了一曲回腸蕩氣的抗洪凱歌。

 

 

    受命于危難之際  政協主席一線抗洪

 

    剛進入7月,長江自宜昌以下全線設防,江陵區更是面臨著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面。在關系命堤安危、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緊要關頭,區委副書記、區政協主席姜保國擔起了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的重任,區政協副主席、區委統戰部長段昌炎主動請纓,從普濟鎮防守段面緊急趕赴馬家寨鄉耀新民堤擔任防汛督導組組長。

 

    姜保國同志身先士卒,以身示范,哪里出現險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72日晚11,馬家寨鄉耀新民堤姚頭埠閘發生滲漏重大險情。險情就是命令,他連夜從郝穴鎮驅車30多里火速趕到現場,冒著傾盆大雨指揮搶險,并帶頭涉淤泥、扛砂包、筑圍堰,經過1500多人的搶險大軍6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險情終于在次日凌晨得以排除,此時他早已滿身泥水。

 

    720,段昌炎同志從普濟鎮防守段面轉戰馬家寨鄉耀新民垸,臨出發時對老伴說:“如果耀新民堤倒口,就別指望我回來了。”年過半百的他身先士卒,與民工一道巡堤查險,還要在14公里的段面上查崗查哨,常常是白天黑夜連軸轉。每次洪峰經過的時候,他總是憂心如焚、徹夜難眠。長江電排閘、萬興村閘口、文新村堰塘、大興場渡口……都有他一身泥水、一身汗水的疲憊身影,都有他與年輕小伙子一道奮戰的動人故事。

    從奉命守堤到凱旋而歸,他從來沒有回過家,即使是到區防指匯報工作,也是過家門而不入。在他的心中,只是惦記著耀新民垸這個大家,風里來、雨里去,活躍在耀新民堤上。荊江水情牽動中南海,
821,郝穴鎮鐵牛磯頭,他受到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新切接見。他感到莫大的振奮和鼓舞,沒有辜負李主席的囑托,在洪水泛濫的日子里,與馬家寨鄉人民一道守住了家園。馬家寨鄉黨委書記周光旭深有感觸的說:“耀新民堤安然無恙,段昌炎同志功不可沒。”

 

 

    哪里有險情  哪里就有政協委員

 

    面對洪魔的肆虐,政協委員沒有忘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積極投身于防汛抗洪的偉大事業,在狂風惡浪面前,經歷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哪里有險情,他們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險情,他們就戰斗在哪里。

 

    江陵區政協委員、江陵堤工總段高級工程師張致和,不顧年老體弱,風里雨里、白天黑夜,穿梭往返在大堤上,查險、鑒險、處險90余處。只要接到險情報告,總是及時趕到現場,充分發揮了水利專家的作用。在耀新民堤電排閘和顏家臺閘,他為了查清險情,不顧風冷水深,不顧個人安危,潛入水底,探摸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在鐵牛磯平臺出現激流沖刷坑的險情時,他沖在最前面,跳入湍急的江水中探險投料,軍民并肩排除了險情。

 

    江陵區政協常委、馬家寨鄉黨委副書記劉千生,駐守在耀新民堤的險中之險——西流堤。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西流堤30多處險情都是他親自參加處理的。810日下午2,西流堤發生脫坡險情,他迅速組織了300多人的搶險突擊隊,與同志們一起跳入水中,鋪石填土,激戰至凌晨,險情才得以排除。他顧不上脫下濕漉漉的衣服,又去查崗查哨。

 

    江陵區政協委員、西湖中學教師周明昶,自告奮勇,主動請戰,參加江南防汛。86日下午5,他隨郝穴鎮防汛隊伍從公安縣南五洲緊急趕赴斗湖堤鎮王崗村,連夜急行軍40多公里,在50余人綿延3公里的隊伍中,他義務承擔了組織者的責任,又主動背起了竹席和方便面。次日上午8時趕到防守地段后,他不顧饑餓疲倦,又帶頭參加巡堤查險。

 

    江陵區政協委員、司法局局長羅會龍,身患多種疾病,仍然揣著藥品堅持戰斗在荊江大堤上,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傾盆大雨,他都在大堤上認真巡查。82,在資市鎮防守段面的堤腳出現管涌的關鍵時刻,他奮不顧身,沖鋒在前,與民工一道揮鍬取土,扛運砂包,填壓圍堰,連續戰斗了三個多小時。

 

    江陵區政協委員、秦市鄉紀委書記黃楚武駐守危如累卵的朱陽湖渠堤。7月下旬,連續幾天普降大雨,內澇相當嚴重。724日傍晚,朱陽湖渠堤發生了30的脫坡險情,黃楚武迅速組織群眾火速趕到現場,他第一個跳入水中,群眾也紛紛跳入水中,筑起一道人墻,奮戰了三個多小時,終于排除險情。

 

 

    前線的需要  就是政協的需要

 

    防汛抗洪一線將士日夜奮戰,與洪魔展開了面對面的殊死搏斗。戰斗在后方的政協委員們也不甘示弱,想一線之所想,急一線之所急,與廣大干部群眾攜手抗洪,甘當后勤服務兵,成為特殊戰場上的排頭兵,為前方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秦市鄉政協聯絡處主任、黨委副書記廖圣富,主動挑起后方抗洪救災的重擔,增派勞力,調集車輛,集結基干民兵,籌集紡織袋,征收防汛費,后勤班子運作高效有序,成為了前方的堅強后盾。區政協委員朱安康積極請戰,承擔了為江南搶險突擊隊買菜送菜的任務,他每天半夜趕往沙市買菜,清晨送到江南防汛前線,直至搶險突擊隊從江南撤回。區政協常委熊經林是區防指的工作人員,任務重,責任大,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他無怨無悔。區政協委員、資市鎮水利站老支書劉為宜,身在二線,卻把二線當一線,征收防汛經費,籌集防汛物質,一刻也沒有閑著。

 

    危難關頭,政協委員與前方軍民同呼吸、共命運,紛紛慷慨解囊。區政協委員、文龍實業有限公司經理齊同文當仁不讓,先后數次上堤慰問,捐款捐物價值11000余元。區政協常委、統戰部副部長周昌全組織臺胞和區內外宗教界人士捐款捐物達6萬余元。普濟鎮政協聯絡處主任鄧世榮,組織在家的委員為江南防汛人員捐款捐物1000余元。廖同文、楊友龍、林家順、朱鐵久、劉孝紅等委員也積極上堤捐款慰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區政協委員、熊河鎮農民高裕光老人,家境困難,找別人借了50元到鎮政府捐款,表示自己的心意。此情此景,怎不感人肺腑。

 

    江陵區政協副主席、六醫副院長包政強,帶領專家巡回醫療小組活躍在大堤上,包政強本人以58歲的高齡,堅持參加義診50多天,接待病人2000多人次,準確否定了一例鉤體病的疫情報告,被稱為“荊堤上的專家門診”。區政協農口聯絡組、血防辦主任鄒傳虎組織血防醫療隊為防汛干群診病治病,足跡踏遍了14公里的耀新民堤和48公里的荊江大堤。

 

    江陵區政協副主席、郝穴中學副校長林紅,區政協委員、婦聯副主席張致琴,區政協委員、郝穴鎮婦聯主任彭于珍等也積極組織婦女服務隊進行慰問活動,為人民子弟兵縫補衣裳,表演節目,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洪水無情人有情  委員愛心獻移民

 

    87,炎熱難耐。當公安縣分洪區群眾背井離鄉來到江陵的時候,政協委員和廣大人民群眾顧大局,識大體,把移民當親人,熱情接待,妥善安置,兩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白馬寺鎮政協聯絡處主任趙明權接到安置移民的通知后,連夜趕到鄧港、金渡兩村挨家挨戶做好接待移民的準備工作,幫助移民建立臨時黨、團支部,組織醫務人員為移民查病治病。區政協委員、郝穴鎮黨委副書記李國政帶病堅持移民接待工作。麻豪口鎮福利院的老人原沒有劃歸郝穴鎮接待,但李國政把他們妥善安置在鎮成人學校,為老人們送去了生活費和新棉被,又組織醫療隊為老人們義診。

    區政協委員高裕光老人家庭非常困難,但他主動申請接待移民,他說:“我不能親自上前線,但我是一個政協委員,應盡一點綿薄之力,支持防汛抗洪。”區政協委員董元海視移民如親人,熱情安置移民,他把最好的房間讓給移民住,把最好的床鋪讓給移民睡,菜不夠就殺掉了生蛋的母雞,電風扇不夠就上街買新的。

 

    巍巍荊堤得慶安瀾,莽莽江漢又報平安。在我們這塊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熱土上,區政協委員在千鈞一發的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經受住了考驗,與廣大干部群眾共患難、同生死、御洪災,實現了江澤民同志“三個確保”的指示,表明了江陵人民在任何自然災害面前都是不可戰勝的。

 

    災難永志,豪情永存。
              (荊州市江陵區政協 沈黎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