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黃岡市主委
黃岡市政協副主席楊俊
她引用黃梅戲五姐妹吳瓊的話形容自己的藝術人生:“我們曾經綻放過,而且,綻放的那么絢麗。現在,我們還在緊緊拉住青春的尾巴不肯撒手,還希望在藝術的海洋里繼續翱游。”
“第一次走進電視是1982年,第一次拍電影是1985年。”楊俊回憶說,1990年她與張輝一道,來到湖北黃梅戲劇院,同年開拍湖北第一部黃梅戲連續劇《貂禪》。此劇獲得第十一屆電視劇飛天獎。
今年,湖北黃梅戲首次在央視春節戲曲舞臺上隆重亮相。一曲“到底人間歡樂多”,讓無數觀眾記住了扮相婉約與唯美的楊俊,更讓湖北黃梅戲藝術走向了全國。
當初,楊俊抱著追求個人藝術更高發展的目標來到了湖北。今天,她帶著黃岡人民的心聲來到了北京。她在博客上寫道:“來北京已經好幾日,從培訓熟悉到所聞所見,參加全國兩會給我的收獲頗多。作為一名新任政協委員,需要學習和充實的太多。” “在這個過程中我饑渴般地學習著平時學不到東西。”
歲月凝固了過往的美麗。參政議政之路,為她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美麗之門。
楊俊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四條建議,分別是:走出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的困境,藝術院團體制改革要實行“國家保重點,放開民辦團”的“雙軌制”策略,要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傳承保護并發揚傳統文化戲曲藝術。
“真的渴望有點休息時間,”楊俊輕笑著說,“讓我能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發上,看著我喜愛的小說、聽著我喜愛的鄧麗君歌曲、讓我似夢非夢地想著心思……”
“想起家鄉父老的囑托,我沒法停下自己的腳步。”楊俊語調誠懇。
是啊,楊俊來到湖北20年了,這里有她的事業,有她的家庭,讓她與湖北有了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黃岡人民更把她視作自己的女兒,支持著她,鼓勵著她。赴京前,黃岡市專門舉行歡送儀式,希望她開好會、議好政、建好言,把黃岡人民的心聲帶到會上去。
楊俊繼續談著她的事業與情感,談著她的建議和提案。在她略顯削瘦的美麗臉龐上,看不到疲憊與倦怠,展示的是熱情與真誠,和對辛苦與忙碌的甘之如飴。
就在記者發稿時,得知在湖北與武漢的幾份重要集體提案上,楊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安徽到湖北打造黃梅戲藝術殿堂,楊俊給荊楚人民帶來了一份驚喜。如今再踏問政之路,我們期待著:楊俊,再創一個美麗人生。(轉自《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