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年來的提案承辦大戶,今年我們承辦的提案數量明顯減少了,但提案內容都精準踩在本市農業產業政策上,這對我們辦理提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孝感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據了解,今年孝感市提案承辦大戶辦理提案數量由過去的十幾件減少到平均4件。如此大幅度“減負”,為部門辦好辦實提案提供了充分保證。
“2022年以來我們在提案提出質量上狠下‘繡花功夫’,2023年市政協立案提案115件,比去年的232件下降了50%,為提案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邁出了一大步。”孝感市政協主席張漢平說,“減少數量,也是讓質量導向更鮮明。”
為了讓政協提案聚焦中心大局,讓委員履職與中心共振,孝感市政協廣泛發動全體政協委員“出題”,商請市直單位、有關專家“獻題”,邀請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點題”,形成60多個提案選題,編入《致委員一封信》,引導委員選題,明確委員“不調研不提案”“建議不成熟不提案”,從源頭提高委員作業質量。
同時,“提高分數線”,嚴把“入口關”。孝感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期間,堅持“三審”制度,對內容相近、建議趨同的提案,綜合提案初審、預審、審查意見,提案委形成初步立并案意見,召開提案委員會主任會議進行研判;對有爭議的并案,請市政府督查室裁定。
減少提案數量,是否影響委員履職熱情?孝感市政協副主席謝新才表示,在《致委員一封信》中,市政協仍鼓勵委員多提提案、提好提案,同時提出“負面清單”,引導委員科學選題、認真調查、悉心研究、精準獻策,提出的提案更加“有根、有據、有策”。今年孝感市政協集體提案和界別、小組提案明顯增加,其中集體提案占比超過20%。對于不予立案、并案的提案,提案委在會中、會后由專人與委員對接,將審查修改意見、并案理由反饋給委員,充分尊重委員本人意見。對于并案的每位原提案者均作為第一提案者,享受履職考核、評先表優同等待遇。
減少數量,部門辦理壓力是否減輕了?對此,相關部門表示,責任更大了。為進一步壓實辦理部門責任、提升辦理質量,孝感市政協將實施“督辦+評議”活動,對所有承辦單位進行全覆蓋評議,評議結果報送市考評辦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