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委員們的建言,路修得寬敞、漂亮,以后進城方便,娃子上學也不遭罪了!”11月25日,十堰市鄖陽區白桑關鎮淘溝河村,走在剛竣工的白梅路上,村民余茂進樂得合不攏嘴。
一條路的建設能讓老百姓記在心頭,也是楊正偉、張勇、洪小燕、李勝祥、柯建明等鄖陽區政協委員最驕傲的事。
白梅路是鄖陽區白桑關、高廟、譚山、梅鋪等4個鄉鎮、20個行政村出行的唯一“主干道”,全長32.5公里。年久失修,水泥路面斷板、凸凹現象嚴重,當地群眾飽受“晴天一身灰、下雨泥漿飛”之苦,將其稱為“跳蚤路”。“貨車司機一聽到這邊,都不愿來,來的也要加價。為這,咱村的白羽烏雞、紅薯粉條比別的地方賣得貴,生意咋能好?”余茂進說。
2017年,鄖陽區政協十四屆一次全會上,楊正偉、張勇、洪小燕、李勝祥等4名委員聯名提交《關于將“白梅路”納入全區通鄉公路重點改造工程規劃建設的建議》提案,建議“盡快啟動白梅路改造建設,將其由原通村路標準提升為三級路,為沿途2.5萬多群眾安全出行和農副產品外銷創造良好的交通基礎”。當年12月,白梅路改建工程開工。
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工程推進緩慢。2019年1月召開的鄖陽區政協十四屆三次全會上,柯建明、張勇、陳新舉等3名委員再度建言,對影響工程進展的瓶頸問題給出建議解決方案,再次引起鄖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交通運輸局等相關部門采取分部門包干、限時銷號、專班問責問效等舉措,有效消解各類癥結,工程建設進入快車道,并于日前正式通車。
眼看路通了,淘溝河村村民李先明打算擴建香菇大棚,“出行方便,來收香菇的客商也會多起來。今年冬天,估計要忙活一陣子咯。”
村民滿意,區政協提案視察督辦組仍在“挑刺”:在道路沿線配套建設休息區和公廁;綠化要跟上,除了種樹,要有花草點綴;在鄰水、鄰崖等危險路段,要建防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