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政協第十屆委員會35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縣委加大現代科技投入為黨員干部織好“安全網”裝上“警報器”,注重發揮好政協把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的巨大能量,讓其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讓政協委員參于縣紀委監委創新形式制做微電影織密教育網,創新舉報平臺織密線索網,創新運用大數據開展核查手段織密懲處網,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根,政協民主監督得到強化。
一是用群眾生邊事教育群眾,拍攝微電影管住“喬遷宴”。“這幾年送了好多人情,我們搬家要多請幾桌。”“不行啊,黨員干部要帶頭,不辦人情宴。”“你是黨員干部我不是,請客的事情你別管。”“紀律管黨員干部也管家屬,你可是在告知書上簽了字的。”這是房縣黨員干部廉政教育首部微電影《喬遷風波》的對白。喬遷請客,曾經在房縣盛行,部分黨員干部、少數政協委員也參與其中。剎住這股歪風,教育、監督兩管齊下。該縣以真實故事為原型拍攝了這部18分鐘的微電影。微電影在該縣各大微信公眾號、朋友群發布后受到廣泛關注,200多名縣政協委員進行轉發,發動社會各界轉發點擊量超過30萬次。“爸,我們家以后別辦宴請了,別家的人情宴你們也別去。”在廣東打工的青峰鎮青年李明星看到微電影后專門打電話回家,并讓父母把身邊的“人情宴”都告訴他,“我要舉報,為剎住這股歪風出力。”“黨員干部帶頭,政協委員、政協機關干部參與不辦人情宴,深入開展帶頭廉政教育,促進人情債降下來了。去年以來,房縣萬人脫貧搬遷,沒有一戶請客送禮。”該縣紀委書記王宇星說。目前,該縣計劃拍攝系列廉政教育微電影,第二部微電影《特殊的禮物》在4名政協委員參與下已完成拍攝,正在送審。由縣政協參閱件刊發的“關于加強村干部作風建設的建議”和“加強對機關干部上下班紀律抽查的建議”由縣紀委制定工作方案進行落實。
二是開通信息平臺,讓舉報更快捷。“我的殘疾人補貼,被村干部私吞了。”4月19日,“房縣紀委監委”微信公眾號接到舉報。舉報人鐘新君說,他在陜西打工,看到廠里有的殘疾人在當地領到補貼,但他沒有,所以懷疑他的補貼被侵占。接到舉報,紀委監委干部和縣政協委員3人當天就聯系民政部門和鐘新君在的紅塔鎮了解情況。原來,鐘新君是三級殘疾,不在補貼范圍內。但如果他要安裝假肢,可免費安裝價值3000元的假肢。次日,工作人員將情況反饋,鐘新君十分感謝,專門發了朋友圈為紀委監委點贊。房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微博、QQ號、紀檢監察網的作用接受舉報和縣政協社情民意專報、縣政協參閱件要情專報直達,做到有舉報就查實,有指示就要落實,并限期向當事人、報送人反饋。去年以來,該紀委監委共接受舉報774件,初步核實問題線索350件,其中政協委員提供問題線索23件,立案審查166件,其中有56名政協委員參加調查并且提出建議和意見,其中80%的舉報來自新媒體渠道。
三是應用大數據核查,監督檢查立竿見影。“看到你們每天都在村里查,我們的心里直‘打鼓’。”前不久,房縣青峰鎮兩名村干部來到該鎮紀委,將2800元違紀款交給工作人員。去年以來,房縣運用大數據開展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緊盯醫療救助、農村危房改造、退耕還林補助等惠民政策落實情況,重點針對村干部及其親屬與民爭利、虛報冒領等7類線索進行大排查,深挖“四風”和腐敗問題。該縣先后組建317個核查小組,32名政協委員參加核查工作,集中力量對2.3萬余條問題線索全面普查:青峰鎮東西店村黨支部書記李如清挪用扶貧資金、農業局藥材辦副主任丁波向企業亂收費、白鶴鎮黃楊村黨支部書記趙國新套取扶貧資金……一大批腐敗問題浮出水面。該縣先后問責處理44人,其中立案17件,政協委員提出建議23件縣紀委進行采納;黨員干部主動退繳違規違紀資金110萬元。新技術、新手段的利用和政協委員監督參與,對預防懲治腐敗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曾經,節假日公車私用回城下鄉是普遍現象。去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與公安“天網系統”對接,有縣政協委員全程參加監督,每到節假日調取該縣各出城路口視頻監控,公車私用車牌一目了然。如今,公車私用得到有效控制,政協民主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房縣政協 代新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