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2公里多的水泥路修起來后,我們到集鎮上方便多了,這個功勞要記在蔡右民委員身上”。8月8日上午,鄂州市華容鎮劉花村村民劉紅春挑著一擔農產品走在新修的村級水泥路上心里別提多高興。原來,前幾天,蔡右民委員到劉花村走訪調查民情時,剛進村就有10多位村民圍過來反映村路修復的事。于是,他通過“手機提案”的方法當即與鎮黨委書記張惠芬、鎮長袁立志反映此事,并提出三條建議。當天下午,鎮黨委、政府就派專人到被損壞的村級公路現場了解情況,第二天就作出投資200萬元修復這條影響四個行政村(社區)共一萬多群眾出行難的道路。
今年以來,鄂州市華容區政協通過電信部門信息平臺,將全區168名政協委員的聯系方式,先后與區四大家領導、區直部門負責人、鄉鎮和園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的手機、辦公電話“捆綁”,形成民情信息“一線牽”,為區政協委員及時反映社情民意開通了“直達站”,委員們稱之為“手機提案”。
“‘手機提案’具有快、準、實的效果,我們用起來方便,說話有份量,群眾也信服。”區政協委員、碩豐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徐志超深有體會地說。今年3月,合作社種植鐵皮石斛40畝,總投資達300多萬元,資金缺口40多萬元。正在發愁之際,徐委員想起“手機提案”上的信息,并及時分別向鄉領導和區政協領導提出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的建議,引起區、鄉兩級高度重視。鄉政府分管農業的同志迅速與財政、信用社和農業服務中心聯系,了解貸款事宜,區政協也是通過委員互幫互助的形式積極籌資,僅三天時間就將45萬元資金送到了徐志超手中。
“手機提案”不僅成了委員反映社情民意的綠色通道,也成了委員督辦提案落實情況的“尚方寶劍”。區委書記劉軍、區長陳攀帶頭將區政協委員名單制成應急聯系平臺,對委員“手機提案”有信必接、有問必答,今年區政府確立的十件實事有4件從“手機提案”中獲得民情信息。同時,今年辦理的47件提案,區兩辦、區政協提案委和鄉鎮政協聯絡處,以“手機提案”為載體,督促承辦單位邀請提案人,村民代表到現場逐件進行考核,群眾滿意率達89%以上。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 陳慶躍 秦紅軍 陳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