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余金龍,于今年四屆二次政協大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強本土小微企業培育的建議》,其核心內容是“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平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新洲區政協審查立案后,交區政府經濟信息化局辦理。
新洲區經濟信息化局成立提案辦理專班,數次與提案人溝通交流,還走訪近百家小微企業,通過建立小微企業數據庫、搭建銀企合作對接平臺,緩解了一批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達到“小步快跑、四兩撥千斤”的目的,新洲區與所在地建設銀行合作,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酵母菌”和“催化劑”,新洲區建設銀行營業部大膽創新,推出一種集政府增信、企業互助、銀行批量放貸于一體的金融產品——“助保貸”,政府用2000萬元財政資金充當企業“抵押物”角色,銀行按“一比五”的放大效應,發放貸款1億元,這著棋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非抵不貸”難題,實現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共贏。截止11月中旬,“助保貸”已為27家小微企業融資9700萬元;此外,另幾家金融機構也效仿“助保貸”的模式,推動全區200多家小微企業融資9.62億元。
新洲區因政協委員一件提案,促成金融部門創新一個新的金融產品,“救活”一大批小微企業,全國近百家市縣區前往取經,湖北省建設銀行還在新洲區召開了全省小微企業“助保貸”業務現場會,新洲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葉霞作了“辦好提案、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小微企業”的經驗交流。
一件提案,解開“千千結”,滿意的,不只是政協組織和提案人,還有眾多的小微企業。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黃金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