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關心我們這些留守老人,有了‘n+1’模式,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好多了。”竹溪縣新洲鄉南花村65歲的“留守”老人段家興笑著說。
竹溪縣政協委員李章新和李代勝,近年來在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將近5萬人,而“留守”老人就占2萬人,這些“留守”老人平均年齡又在70歲左右,有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欠佳,有的還帶著1-2個未成年的孩子,給社會管理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為此,他倆先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向部門反映“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并在去年底九屆一次會議上提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的提案。
這一提案得到縣民政局的支持和重視,并迅速探索 “n+1”的模式來彌補“留守”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關愛,由各鄉鎮的民政干部,鄉、村、組的志愿者、鄰居和黨員中心戶共同組成的一個聯合體,實行每個村、組由鄉黨委和政府班子成員掛帥,每位“留守”老人都有鄉鎮民政所干部、村、組干部、鄰居和黨員負責關照老人的身體狀況,為“留守”老人代辦低保申請、救災救濟申請、用電申請、社保申請和城鄉大病醫療救助,還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留守”老人定期購買糧油、洗滌衣物被褥、維修更換燈具、檢查疏通水管等。
新洲鄉率先推廣這一模式,鄉民政干部會同轄區的村、組干部,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要求,給“留守”老人逐戶逐人建立信息檔案,變“傳統式管理”為“服務式管理”,主動上門為“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特殊“留守”老人實行動態化管理,全鄉現已為“留守”老人開展各種送溫暖活動1240多人次,服務對象達到100%。
時至插秧、收割油菜籽的農忙時節,天寶鄉黨員干部在鄉長的帶領下,組織機關、鄉直單位和村干部及黨員百余人幫助留守婦女、老人插秧和收割,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奮戰,全鄉4400多畝水稻滿栽滿插,8000余畝油菜全部收割,留守老人們高興的合不攏嘴。
(竹溪縣政協 吳曉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