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順利從湖北竹山農村商業銀行辦理了5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據巴山食品公司董事長介紹說:“這筆貸款可是解了當下生產燃眉之急啊,我們從申請到發放僅用23天,在縣金融系統中應該是辦貸速度最快的、效率最高的,真心感謝農商行對我們的大力支持!”。這僅僅是竹山農商行落實委員提案,幫扶小微企業發展的普通一例,據統計,止2月底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8277萬元,當年已有66家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支持。
為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發展,解決社會普遍反映的小微企業“貸款難”、“難貸款”的焦點和難點問題,2011年,該縣政協經濟委員會政協委員該行經過認真調研分析,提出了《關于促進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擔保貸款業務的提案》,建議把小微企業客戶市場做為貸款業務營銷的重頭戲,全力做好小微企業大文章,推進中小企業發展。
提案得到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竹山農商行根據提案的科學化建議,迅速組織召開經營轉型專題會議,為各基層支行負責人洗腦,明確了信貸業務“支農”大方向,“支小”理念,把全行經營理念統一到總行經營決策上來,堅持“農”字當頭,把小客戶和個人金融業務做大,把拓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做為調整信貸結構、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的現實選擇。
為確保提案落實起到明顯效果,竹山農商行通過“三互動”方式組織開展了信貸客戶經理大走訪活動。一是與基層互動。行領導班子及部室深入基層支行與信貸客戶經理就如何結合“支農支小”、“做大小微企業客戶”思路進行座談,廣泛征詢業務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與客戶互動。深入轄區重點骨干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困難企業等進行調研、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幫助解決一些困難,為其提供資金結算匯兌金融服務,幫助其用活用足小微企業信貸優惠政策,征求行企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三是與園區社區互動。結合“大走訪”活動,行領導班子帶隊,組織機關干部和支行負責人進園區、進街道、進社區、進協會、進企業,在當前經濟發展、小微型企業融資和生產困難增多的情況下,在工業園區和重點社區蹲點開展調研,同企業和私營業主一起研究辦法、制定措施、化解困難,努力把為客戶排憂解難的工作措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目前,該行已有80余名客戶經理參加了走訪,全縣共走訪重點小微企業1122戶,現場答復解決各類問題20余件(次)。
為避免“支農支小”工作思路在貫徹執行中脫節,上下配合出現“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現象,該行根據轄區的經濟實際和產業發展現狀,緊緊圍繞“商業圈”、“產業鏈”及“供應鏈”小微企業集群,分類排隊,由信貸管理部門拿出信貸營銷扶持方案,排出時間表,實行班子領導包條線,機關部門包產業片區,基層支行包點到戶的“三包”金融“支小”服務機制。同時,要求基層支行充分掌握轄區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信息,實行“領導對領導、部門對部門、員工對員工”對接聯系機制,做到上下聯動,互相配合,齊頭并進。
為了將“支農”、“支小”業務做大做強,做出實效,該行建立了強有力的服務機制。一是督辦建檔。要求各基層支行依靠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的管理方、臨街門面的所有權人、各種日用品牌總代理、商會、社區物業部門、核心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工商、稅務等政府職能部門和園區管理方等載體,對轄內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扎實開展調查摸底,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狀況,全面建立客戶電子信息檔案;二是限時審批。通過精簡辦貸程序,縮短辦貸時間,降低信貸門檻,嚴格執行信貸審批“351”限時制,即審批辦貸一般客戶三個工作日,新發展客戶五個工作日,重點項目企業客戶不超過一個月,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為小微企業開通信貸審批綠色通道;三是整頓作風。抓好陽光信貸,嚴格執行信貸“八公開”,扎實開展治庸問責等活動,杜絕不正之風,凈化辦貸環境,與廣大客戶和小微企業建立互信、雙贏的良好合作關系。
(竹山縣政協 陳丹 劉玉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