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當陽市老區玉泉辦事處玉泉村村民燃放鞭炮,自發為竣工7年的通村公路“做生日”。這條路地質結構復雜、載重車輛多、車流量大。修建之初,許多村民最擔心這條路會修成“傷心路”。如今,這條路依然完好無損。截至目前,全市竣工的1800多公里通村公路不僅條條成了農民的致富路,而且被村民譽為“民生工程”。該市先后多次被省交通廳授予“全省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先進單位”。每當提起這件事,該市交通局的同志說,這要咸謝政協委員的提案幫了大忙。
據了解,近幾年來,當陽市交通局為認真落實政協委員曹武、曾慶拾等人提出將通村公路打造成經得起考“健康路”、“長壽路”的提案,采取堅持“一套程序把關、一個標準施工、一把標尺驗收”的措施,創新并完善了通村公路建設的長效機制。
一套程序把關。嚴把資質關。所有通村公路項目必須實行招投標,所有招投標過程必須有紀委、招投標中心負責人、鄉鎮分管領導和村民代表參加,確保有資質的“正規軍”中標,中標企業還要與村簽訂施工合同、安全合同和廉政建設合同。嚴把責任關。細化制定了《當陽市通村公路硬化工程質量管理若干意見》、《當陽市通村公路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實施細則》等10多個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市、鎮、村三級管理網絡,明確責任、具體分工,確保工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