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京劇宗師譚鑫培的紀念公園,將于今年5月在江夏區紙坊街開園,屆時,譚氏后人將返鄉獻藝。江夏區政協的一紙提案,使以京劇世家為代表的全區文化底蘊挖掘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
江夏素有“楚天首縣”之稱,擁有異常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漢將樊噲及明朝九個藩王,長眠于龍泉山;宋代的瓷窯群,星羅棋布多達百余處;天下黃姓出江夏,海內外黃氏前來尋根;秀美梁子湖,是馳名中外武昌魚的故鄉。
為了宏揚歷史文化,打造江夏文化品牌,江夏區政協委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全區實際,積極撰寫了《將江夏區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和主要景點建設納入全市旅游總體規劃的建議》、《關于打造武漢生態旅游區的建議》、《關于加強江夏文化建設的建議》等提案,向江夏區委建言:加強文物保護,整合旅游資源,著力打造紅色、龍泉文化、湖泊生態、森林休閑、宗教、都市和鄉村休閑七大旅游精品。
這些提案經立案交辦后,受到江夏區委、區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挖掘文化底蘊,發展旅游項目,已是江夏區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江夏區已制訂盤活文化旅游資源、打造市民休閑勝地的發展規劃。
目前,位于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已修復完工,于近日迎來了首批游客;龍泉山下,一座飛檐黃墻的寺院掩映于蔥郁的山林之中,靈泉寺修復之后,已建成華中最大的大雄寶殿,供奉著近萬尊大小佛像;譚鑫培公園幕墻、茶舍等景觀已雛形初現;即將動工的巴登城,首期投資10.5億元,將高標準建設溫泉、五星級酒店等休閑旅游設施;梁子湖畔,自福建專程運來的海沙,鋪成約200米長的休閑沙灘。
還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將集中“綻放”:6月,總投資46億元的巴登城項目動工;8月,一代名艦中山艦的博物館開館;10月,始建于唐代的龍泉山靈泉寺正式開光納客;此外,還有世界黃氏宗親大會、世界垂釣大賽、湯遜湖龍舟賽等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去年,文化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相比三年前翻了一番,今年有望再翻番。
(武漢市江夏區政協 涂亞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