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7月提出“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2024年11月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2025年3月6日上午,省委書記王忠林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指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將“大力實施能級跨越、科創引領、產業倍增、樞紐提能、美麗湖北、文化創新、區域聯動等‘七大戰略’”。其中,如何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近期,我研讀了《上上長江》《長江文明》《和平長江》《千古風流——歷代長江詩歌精選600首》等著作,深感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長江文明,深感在浩瀚的中華文化長河中,長江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感。湖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節點和戰略樞紐,是長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和承載地,實施文化創新戰略,需要立足長江文明、發掘長江文明、創新長江文明。
《上上長江》作者劉醒龍先生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長江沿岸的風土人情,展現了長江兒女的堅韌與豪情,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波濤洶涌的江畔,感受到長江的磅礴氣勢與無盡生命力。《長江文明》作者馮天瑜、馬志亮、丁援等學者則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入剖析了長江文明的起源、發展及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通過豐富的史料、深邃的見解使讀者對長江文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平長江》作者徐春林先生探討了長江在促進區域和諧、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讀者深刻體會到長江作為“和平之江”的獨特魅力。《千古風流——歷代長江詩歌精選600首》則匯集了古今以長江為題材、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每一首都是對長江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研讀這些著作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長江文明研究的指導意義,進一步認識到長江不僅是中國的地理標志,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進一步理解了長江文明如何與黃河文明共同構成了“江河互濟”的中華文明格局,進一步感受到長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啟迪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唐宋時期與“海上絲路”的聯動,到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端(如武漢的近代化進程),長江始終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通道,其文化基因中蘊含著流動、包容與創新的特質。長江流域的巴蜀、荊楚、吳越等區域文化各具特色,卻通過“上下游交流、南北交流、中外交流”實現融合。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以長江文明為紐帶,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區域協同發展的驅動力。湖北加快建成支點,需要將文化優勢與產業創新相結合,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文化基因。因此,長江文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智慧源泉之一。
作為一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我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在長江文明的滋養下,珍惜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深入學習、傳承和弘揚長江文明,運用長江文明成果,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貢獻專業力量。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新聯會副會長、宜昌市新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