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進中央2024年參政議政年會在武漢開幕。極目新聞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23年以來,民進湖北省委會全面開展“五個一”活動,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凝聚智慧和力量。會員們積極參政議政,提出了多件好提案。
●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領導班子帶頭“揭榜掛帥”
民進湖北省委會主委胡仲軍帶領中國科學院、長江水利委員會等專家會員,深入調研梁子湖、大九湖等湖北境內大小湖泊,提交的《關于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提案》入選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獲全國政協調研督辦。
在提案中,針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存在的問題,胡仲軍提出如下建議:
健全濕地管理體制機制。統一濕地定義與范圍,全面開展相關現行規章制度的制修訂工作;明確管理部門職責,以權責事項清單形式厘清職責邊界;構建市場化的環境管理模式,采用政府調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對濕地進行合理開發利用。
完善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強化頂層設計,相關省份盡快出臺專項文件,明確補償原則、補償方式、補償標準、資金使用等;以現行濕地分級管理為依據,逐步擴大補償對象與范圍;開展水源區與受水區之間跨區域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工作,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跨區域濕地生態補償模式。
構建濕地保護與修復碳匯實現路徑。建立濕地碳匯項目標準規范,完善項目開發流程;積極探索試點工作,選取濕地資源豐富的武漢、深圳等作為試點城市,探索建立濕地保護與修復的碳匯實現機制。
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監測能力建設。增加濕地生態站數量,統籌謀劃國家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生態站建設工作;提高生態站濕地類型代表性,增加河流、沼澤等類型濕地中生態站的數量;提升重點區域監測能力等。
●加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積極應對高中階段入學高峰
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武漢市副市長孟暉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關于加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積極應對高中階段入學高峰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并且在教育部部署2024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深化中考、高中辦學模式、課程教學三項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提案中,孟暉指出,根據歷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現狀數據和學齡人口推測,全國普通高中招生規模預計在2028年達到峰值,在校生規模預計在2030年達到峰值。同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7%以上。因此,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普通高中發展將面臨學齡人口持續增長和普及水平持續提升雙重挑戰。
為此,孟暉建議:
持續加快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加強科學規劃布局,推進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覆蓋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普通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積極緩解普職分流帶來的教育焦慮和升學壓力。
多渠道保障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各地持續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在嚴格遵守政府債務管理規定的前提下,指導各地多渠道籌措普通高中建設資金;以實際生源及預測生源為基礎,進一步相應擴大普通高中教師編制數,及時補充教師隊伍。
積極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盡快研究修訂現行普通高中建設標準,完善普通高中學校建設要求;加強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增加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等滿足新課程多樣化特色化需求的功能教室;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更好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需要。
●促進電商直播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被評為“全國政協2023年度好提案”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舒心提交的《關于促進電商直播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2023年度好提案”。
在提案中,舒心提出,直播電商是數字經濟背景下成長的引領性新興業態,在拉動消費,助力雙循環格局,促進鄉村振興、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創新營銷方式,為新老品牌的迅速成長創造機會、助力傳統經濟,帶動產業升級,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我國直播電商業態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困境與挑戰。
舒心為此提出建議:穩字當頭,釋放正面信號,重塑電商行業信心。建議鼓勵具有正向社會價值的模式和商家自播發展。建議壓實主體責任,嚴守底線,依法監管,精準施策。進一步加強調研,建立完善電商直播監管體系。
●解決湖北系統性“缺水”問題,提案由湖北省副省長重點督辦
在湖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由民進湖北省委會提交的集體提案《關于湖北系統性“缺水”問題的建議》被列為省政府副省長彭勇重點督辦提案。
提案指出,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境內江河縱橫、湖泊眾多,有“千湖之省”“洪水走廊”之稱,是三峽工程所在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區位、地貌與氣候特殊性決定了水生態問題的敏感性,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且關系全國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湖北面臨的系統性“缺水”問題,提案提出建議: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流域水量科學調度。統籌多方用水需求,持續保障供水安全。加強水環境問題治理,提升水資源監管能力。控制水資源開發強度,全面提高節水意識。
●打造荊楚文化標識,講好湖北文明故事
民進湖北省委會的集體提案《打造文化標識,講好湖北文明故事》被列為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張維國重點督辦提案。
提案指出,荊楚文化標識作為湖北省最具地域性、時代性、歷史性和傳承性的文化基因特征載體,是文化建設成就最直觀的反映。近年來,備受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在文物遺址、文化交流、文化遺產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和長足發展。但仍存在文化特色不足、統籌規劃不合理與方法單一等問題。
提案為此提出建議:
深度挖掘荊楚文化特色藝術符號。創新性完成湖北省“唯我獨有”的荊楚文化標識符號,形成以創新特色符號為代表的“聚”“新”“異”荊楚文化標識,彰顯荊楚文化的地域性、時代性、民族性和多元性特征,增強荊楚文化自信。
統籌推進荊楚文化標識體系協同發展。以“荊楚文化+規劃”統籌規劃思路,通過對接上位規劃,以荊楚文化標識為核心,統籌構建湖北省荊楚文化標識的分時、分區、分類、分級、分期的跨區域協同發展體系,提出建設荊楚文化標識的區域協同規劃方案,實現荊楚文化標識與區域協同建設美美與共的發展目標。
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荊楚文化標識的交融創新。推進VR、5G、AR、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等數字媒介成為賦能荊楚文化標識創新性傳播的新動能。創新荊楚文化標識的“視覺—沉浸式體驗—文化感知”,為民眾提供感知荊楚文化標識的新窗口,帶動湖北數字經濟的發展,激活湖北省荊楚文化時代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增強荊楚文化標識的辨識度,彰顯荊楚文化與數字魅力的互恰之美。打造湖北荊楚文化的“數字標識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