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民建湖北省委文化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就如何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一主題,踴躍發言,建言獻策,呼吁搭建“互聯網+文化”的文化惠民平臺。專委會主任方黎主持會議。
胡少波委員提出,建設文化強省,首先要著力解決專業文化資源閑置問題、楚文化民俗文化傳承不力問題,文化普及不足惠民不力問題。他建議打造一個文化網絡平臺,提供文化信息服務、文化產業助推、文化惠民等服務。
吳雪峰委員提出,文化強省的關鍵是“文化強人”,文化強人是個長期的工程,少年強則中國強,狠抓文化少年是最有效的手段。
王劍委員表示,文化強省首先得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品牌,高度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以“讓世界知道湖北”為目的,打造長江文化、武當文化、琴臺文化、黃鶴文化等湖北名片。
張偉委員提出,文化強省關鍵在于文化強民,目前公共文化空間不足導致人才資源欠缺的局面,需要從兩方面著手解決。一是加大投入,在基層設立更多文化公共空間;二是注重人才培養和精品打造,傳播文化正能量。
陳常喜委員認為,湖北戲曲文化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進一步、重視,加強扶持力度,加大投入。戲曲人要推動組織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齊心協力做好接班人的培養工作。
陳善禮委員說,隨著科技的進步,應該用互聯網思維探索文化強省新思路,在文化共享、文化扶貧、文化惠明等方面進行新探索、新實踐。
韋東超常務副主任認為,文化植根于民,服務于民,“民強則國強”,希望湖北“文化強省”戰略先內后外,各種文化傳承和創新成果優先服務本省人民,進一步開放湖北人民的胸懷,提升湖北人民的素養,成為國人的楷模。
方黎主任在總結時表示,民建集中了很多經濟界、文化界的精英,大家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發言熱烈而中肯,提出很了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體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是使命感。聽了大家的發言,對文化委員會高質量完成“文化強省”調研任務充滿信心。
綜合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他認為,文化強省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選準切入點和突破口至關重要。為此,應該應用互聯網加思維,在我省搭建一個打通政府、文化單位、文化消費者的網絡平臺,集聚政府資金扶持、文化名家、文化消費等信息,集發布、消費、積分、點評等功能于一體,將政府的文化消費補貼、文化機構的惠民措施,直接發放到消費者手中,打造文化消費領域的“淘寶”、“京東”和“大眾點評”。通過促進文化消費,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創造更多文化精品和品牌,助推湖北文化強省建設。
為充實文化委員會管理團隊,會議還選舉胡少波副主任兼任秘書長,林季杉副主任兼任副秘書長,將在基層調研、重點提案、學習交流、聯誼活動等方面協助主任、副主任開展日常工作,有序推進委員會各項工作。
為了落實“打造學習型參政黨”要求,也便于委員們要加強學習交流,文化委員會制定了近期工作計劃:一是每周組織一次學習交流活動;二是每年組織兩次集中外出調研活動,一次省內一次省外;三是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每年組織一次公益活動,如貧困山區走訪捐贈活動等;四是每年召開一次民建年會活動。
(民建湖北省委 方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