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黨派團體

恩施民建“兩學一跟”追尋“絕壁天河”精神

2017-08-03 11:09:59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懸崖絕壁上,一道蜿蜒的長龍橫臥山腰,仿佛青山腰間一道美麗的褶皺。

 

    201781日,民建恩施州委帶領骨干會員近30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之日,從恩施趕赴巴東,開展“兩學一跟”學習教育活動,追尋“絕壁天河”精神。

 

    從水布埡三里城,會員們沿渠徒步而行,逆流而上。

 

    現年73歲,曾參與當年“絕壁天河”建設、現為“天河”的守護者的譚祖順老人為大家現場教學,講述“絕壁天河”建設的歷程。

 

    這條人工開鑿的灌渠原名水流坪灌渠,位于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至宜昌市長陽縣之間,于1966年開始勘測,1967年動工,發動了數萬名民工,歷經11年建設而成。水渠緊貼峭壁,依山就勢,蜿蜒28公里。當年建成后,就解決了巴東、長陽四個公社,13個大隊,102個生產隊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難題。目前,這條絕壁天河仍清流涓涓,水流不息,滋養著沿線的百姓。

 

    當時條件簡陋,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勘測時是由對面山上的人用紅旗指揮方向來勘定的線路。建設時,懸崖段無處落腳,建設者們用堅硬的栗樹做成能容納兩三人的籠子,用繩索從山頂上緩慢放至絕壁的指定高度,由一兩人握住近10米長的鋼釬,在絕壁上固定好位置,另外的人掄起鐵錘,在絕壁上開鑿炮眼,一天只能打一尺,先鑿成一個個平臺,再靠里開鑿水渠,工程進展相當緩慢。11年的艱苦卓絕的堅守,14條鮮活的生命的犧牲,才換來了這條福澤子孫的“天河”。

 

    沿路可見每隔一段便有隧道或者拱檔,譚祖順老人介紹說,第一個隧道是因為沿崖水渠放水試驗時崩塌后,才去外地專門學習經驗后,用鋼釬和小炮一點一點開鑿出來的,后來技術越來越成熟,下游的隧道就多了。拱檔是為了預防土山或者山溝經雨水沖刷后垮塌土石堵塞渠道而修建的,足見當時建設者們的智慧。每個生產隊還有一道水閘,可以向山下放水。在上游水量充沛時,水布埡南潭河電站還通過這條灌渠引水發電。

 

    峽谷對面的山腰修建了一個水廠,水源就是灌渠。引水管道總長2295米,從灌渠通向峽谷底部,再從對面回升到山腰水廠,是恩施州最大的倒虹吸供水工程。從此,四五千集鎮居民從此用上了清澈的自來水。

 

    硝洞巖因硝洞而得名,是最險惡的工程段,當時工人們在硝洞熬制硝藥,用來配置放炮所需的火藥,吃飯、睡覺也都在洞內。洞內的土灶已近乎損毀,但仍清晰可見當年建設者們在此工作生活的痕跡。硝洞左臨時指揮所的土墻上,還留存當時的標語:“為革命修水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硝洞到水渠施工處十分陡峭,上下都很危險,洞內無水,飲水由3個人從山下背,缺衣少食,工人們從自家帶點紅薯、土豆,甚至上山挖野菜草根勉強充饑。洞內巖壁上放置了入黨誓詞,據譚老介紹,很多來參觀學習的中共黨員在此重溫誓詞。

 

    在被青苔遮掩的硝洞巖旁的隧道口,左右兩邊各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字跡經歷數十年風吹雨打已經模糊不堪,譚祖順老人介紹說,左邊石碑上刻的是毛主席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右邊石碑刻著“踏云頂天修水渠,懸巖絕壁煉紅心”。讀來震撼人心,豪情萬丈。

 

    “絕壁天河”這條深山里的亮麗風景線已經漸具名氣,很多人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政府現已投資建成了從白果樹坪上山的游步道,啟動了沿渠道路和安全防護欄的修建工程。工人們用騾子和汽車輪胎內胎制成的筏子運送水泥砂石,但仍和以前一樣,吃住在山間、洞內,傳承者當年建設者們艱苦奮斗的作風。

 

    在古銀杏樹下、錦雞水邊,民建恩施州會員們繼續聽老人介紹了水渠修成后沿岸百姓歡慶的情景,長陽百姓還特地送電影、送糧食感謝清太坪建設者們的送水之恩。

 

    從三里城到白果樹坪,只是“絕壁天河”中的一段,會員們步行2個多小時,沒有一個喊累叫苦,都為譚老講述的故事和“絕壁天河”建設者們的精神而震撼和感動。

 

      在譚祖順家中,民建會員們就今天的現場教學后的感受開展了交流討論。共同表示,這次現場教育很有意義,大家一定要學習先輩們們戰天斗地、造福子孫的淳樸情懷,學習他們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頑強意志,學習他們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優良品格,立足本職,雙崗建功,履職盡責,展現民建作為參政黨的責任和擔當,為恩施的經濟社會發展盡力而為。

 

    不息的清流,偉岸的大山,將永遠銘記為“絕壁天河”而艱苦奮斗、流血犧牲的勇士們。這一種偉大的精神,也將永遠流淌在人們的心中,久久不息。

 

(民建恩施州委  唐紅珍 康銀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