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支點撬開財富之門
8月2日,望著基地上成片的沉甸甸的火龍果,崇陽縣港口鄉(xiāng)油榨村支部書記熊進華感慨萬千,“這實在來之不易”。
火龍果基地,是民建湖北省委精準扶貧工作隊的產業(yè)扶貧基地。歷經近一年的努力探索,扶貧成效顯現。
油榨村,地處深山腹地,2萬余畝喀斯特地貌的山林被“雪藏”,全村102戶貧困戶272人無力開掘林地效益。破除貧窮“魔咒”,極需外力打破。
2015年9月,民建湖北省委扶貧工作隊正式入駐油榨村。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省科技廳廳長郭躍進,民建省委副主委宋君慧多次率民建會內企業(yè)家實地調研,并邀請市農科院專家考察地理環(huán)境和土壤條件,找準支點,向土地要效益。
考察結果表明,在當地可以種植火龍果,該項目投資收益快,發(fā)展前景好,豐產期畝產可達3000-4000斤,產值上萬元,不僅有助于農民增收致富,且有利于帶動農家樂等休閑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經過與港口鄉(xiāng)黨委政府、村“兩委”、村民代表、貧困戶積極探討、對比篩選,民建湖北省委扶貧工作隊決定:幫助油榨村引入資金,成立專業(yè)合作社,以火龍果項目作為突破口。
多方合力釋放土地活力
“首批紅心火龍果已上市!”民建省委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勁芳難掩興奮,半個月來,洽談生意的、游玩采摘的人絡繹不絕。
學習火龍果生長習性、栽培技術,分析投入成本和經濟效益,探討經營管理模式……每一步都凝聚著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周勁芳說。
2015年12月,30畝的火龍果基地動工建設,經過多方籌集,先期投入10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購買苗木。
今年3月,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市農科院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田間管理,干群紛紛參與基地下底肥勞動中。
4月5日,扶貧工作隊再次邀請市農科院有關專家,前去查看排水系統(tǒng)建設,指導果苗生長架搭建工作。
5月,組織部分貧困戶到火龍果基地務工,增加勞務收入。隨著項目推進,土地租金、種植收入、入股分紅等,可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銷號。
在扶貧工作隊隊員謝瓊、張何眼里:“只有讓村民融入產業(yè)鏈,才能克服他們等靠要的思想,才能給貧困戶致富的希望。”
首期種植的火龍果開花結果,港口鄉(xiāng)鄉(xiāng)長程系鵬說,這讓村民看到了扶貧成效,以及可預見的美好前景。
全面布局推進連片開發(fā)
在扶貧工作隊的規(guī)劃里,引進火龍果種植基地,只是扶貧工作的第一步。
周勁芳告訴記者,省民建提供智力支持,謀求資金扶持,爭取政策落實,最終瞄準建設現代化的農業(yè)綜合示范園。
根據規(guī)劃,油榨村將進一步開辟山地,并以村委會名義統(tǒng)一租賃村民土地,擴大火龍果基地面積,打造鄂南果業(yè)品牌。
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情況和個人申請,村民入股成為股民。實現盈利后,入股農戶每年可分得“保底金”和分紅,且村集體25%收入用于扶助貧困戶,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
目前,針對貧困戶的小額貸款工作已經啟動,凡是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均可得到3至5萬元的貼息貸款,合作社獲得30萬元縣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民建湖北省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