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至2月1日,省人大十二屆四次會議和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漢隆重召開。民革界別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圍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
民革湖北省委會本次共向大會提交了大會發言13篇,集體提案27篇,其中,《關于加快湖北農業“互聯網+”發展的對策建議》被列為大會口頭發言,由陳邦利副主委代表民革發言;民革界別政協委員提交了個人提案近30篇。這些提案涵蓋了農業、社會法制、科技、金融、民生、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在過去的基礎上,民革參政議政的“存量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三農”、社會法制、祖統方面的提案仍然占了多數,但同時,參政議政的“增量優勢”也開始逐漸展現,有關健康產業發展、生態扶貧機制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新媒體代表人士作用發揮等較新、較專的課題都在此次會議上首次涉及。
余翔等幾位民革黨員,作為省人大代表也都從各自的專業和工作層面出發,在推進法治湖北建設過程中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湖北省志愿服務條例》、《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的出臺等都凝聚了他們的諸多心血。
《深化科技金融創新,加快創新湖北建設》、《關于進一步解決湖北農村安全飲水問題的建議》、《關于加快我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等三篇集體提案,民革黨員秦群燕、望蓉、鄭軍所提的《關于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評審專家”管理的建議》、《網絡醫藥亂象亟需整治》、《關于出臺政策規范協警管理的建議》等三篇個人提案被評為2015年度省政協優秀提案。省民革被省政協評為2015年度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關于我省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的建議》被評為2015 年度省政協優秀社情民意信息。陳學東、韓婷分別被評為2015年度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民革界別委員圍繞李鴻忠書記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的致辭和省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省政協副主席、省民革主委鄭心穗認為,李書記致辭的思想性指導性很強,催人奮進、鼓舞人心。講話篇幅不長,但十分精確、高度凝練。總結“十二五”,數據說話,成績醒目;部署“十三五”,思路清晰,搶抓機遇。在深刻把握中共中央治國理政重要思想的基礎之上,創造性地用“率先、進位、升級、奠基”八個字精準的概括了湖北未來的奮斗目標,給我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李書記對過去五年的政協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對今后的政協工作提出五個希望,思想性、政治性、方向性兼具。2015年,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中共湖北省委關于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加強民主監督的意見(送審稿)》,給民主黨派加強民主監督提供了制度保障。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2015年工作實事求是,亮點紛呈,通過一系列的實例展現了政協謀事、干事、成事的工作實效,對2016年工作的部署十分全面,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經濟領域的發展一直是省民革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今年,中央提出了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意見,委員們也圍繞這一議題暢所欲言,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供給側改革是中央應對這輪經濟下行的戰略性舉措,其目的是通過調整供給結構,改變供需失衡狀況,以增加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在中共和民主黨派界別聯組會議上,鄒進文委員代表民革界別的發言直面當前經濟領域改革難題、著眼未來我省結構調整方向,引起了與會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基礎設施的“補短板”(如地下管網、地鐵)的投資、城鎮化的投資等,有效提供公共產品;降低有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成本;發力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人民提供綠色、環保的農產品;做好產能過剩企業去產能后企業的轉型升級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四點建議每一條都關注到了我省發展的“痛點”和“優點”,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受到省領導高度關注.
葉麗婭委員擔任省政協大會選舉人事事項監票人。
省民革副主委王紅玲被增補為省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兩會”期間,來自全省民革的代表、委員的參政議政情況被人民網、荊楚網、湖北電視臺、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10余次,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凝聚改革正能量,攜手跨越新征程。政協委員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如何秉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履職熱情,結合自己的所學所長、結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找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努力咨政建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湖北在“十三五”時期的預定目標貢獻力量。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