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辛亥革命博物館興建提案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館召開。省政協副主席、省民革主委鄭心穗,武漢市政協副主席、省民革副主委、武漢市民革主委彭富春出席了會議。辛亥后裔、提案人、江漢大學賀琳教授著重回顧了2001年2月,在省政協八屆四次全會上聯合提出“籌建《武昌•中國辛亥革命歷史博物館》是時候了”的背景、緣由、主要內容和相關社會反響,提供了從首次提出提案、到回復辦理、到跟蹤落實等過程中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會議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辛亥革命博物館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彭富春副主委提出了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
鄭心穗主委強調指出: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源頭,在我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得到了國共兩黨、海峽兩岸和全世界愛國華人、華僑的廣泛認同。這段歷史是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革命博物館是追憶革命歷史最核心、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場所。十余年來,民革黨員以及省、市民革組織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為興建辛亥革命博物館、積極籌備和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做了大量咨政建言的工作,積極發揮參政黨的職能作用,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辛亥革命博物館是展現湖北精神和武漢特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努力打造一流的精品博物館,要加強館藏建設、提升展示效果、增強文化吸引力,要開放式辦館,積極主動融入省、市愛國主義教育體系,融入社會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之中,為“五個湖北”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