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黨派團體

微公益照亮愛心之路——湖北民進打造同心品牌工程“湖北希望工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紀實

2014-09-15 21:32:40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社會服務工作是民主黨派履行參政黨職能的主要內容,是體現立會宗旨的重要形式,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边@一重要論斷指明了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方向和原則。為此,中央統戰部提出打造“同心”品牌,民進中央也發出共建“同心工程”的號召,并在貴州畢節開展“同心•彩虹行動”,積極支援貴州畢節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梢哉f,“同心工程”體現了民主黨派圍繞中心、履行職能、服務大局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有利于更廣泛地凝聚起各方資源、力量和智慧,發揮優勢、激發潛能,推動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何時候都有困難群體。這些困難群體需要社會的幫助來擺脫困境。扶危濟困、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良知的體現,也是民進會員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現在社會上最緊缺的并不是愛心,而是積極有效的引導和點燃愛心的火把。”這是民進湖北省委會近幾年在社會服務工作方面的深切體會。有很多朋友常有愿意做點好事幫助別人的想法,但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公益機構,或者說一個合適的平臺、暢通的渠道。民進湖北省委會也在積極的思索和探討:如何注重積極發揮黨派自身優勢,整合資源,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的發展,承擔起民主黨派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的一份責任。

    早在2010年8月,周洪宇主委就在主委辦公會上提出了要打造湖北民進社會服務新品牌的工作思路,即成立湖北希望工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湖北民進長江藝術團、湖北民進開明書畫院、湖北民進名師團。2011年初,湖北民進經與共青團湖北省委聯系溝通,決定聯手打造社會服務同心品牌——湖北希望工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以下簡稱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目的在于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從小處著眼,奉獻愛心,幫扶資助貧困青少年順利完成學業,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的基本內涵是:每個人都可以捐出個人壹小時的經濟收入;或者是提倡生產和經營性企業,包括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盈利單位捐贈出一小時的利潤;或者以非物質形式的資助,為需要幫助的貧困青少年奉獻一小時的志愿服務,讓每一個有愛心的人和組織,都有機會投身公益,以實際行為踐行善舉。一小時在這里是一個多維概念。它可以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愛心互助、匯聚社會愛心、倡導人與社會的和諧而提出的一種奉獻理念,愛心理念,而不是絕對的,或者是攤派的,硬性要求的;它更體現一種自愿自發的互助情懷;捐款有多有少,愛心無限。民進湖北省委會就是通過一小時這樣一個新概念來為社會各界人士奉獻愛心搭建一個平臺,以愛心引愛心,以愛力吸愛力;以民進愛心引社會更大愛心,為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和貧困學校帶去希望和溫暖。

    為建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2010年9月,民進湖北省委會專門召開五屆三十一次主委會議,專題探討研究民進愛心壹小時基金的宗旨、內涵以及成立方案,并向全省民進會員、各級組織發出發號召,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點燃希望曙光。全省民進組織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十個地方組織,二十六個省直屬基層組織,3700余名會員把自己的愛心善款源源不斷向省委會匯集。湖北民進企業家聯誼會的成員們也紛紛伸出愛心之手,三萬、五千……在短時間之內,愛心壹小時基金善款就達到了五十余萬元。

    2011年6月18日,由民進湖北省委會、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在共青團湖北省委舉行了啟動儀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湖北省委會主委周洪宇,省委會副主委朱曙霞、葉青、唐瑾,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朱厚倫,省委統戰部黨派處處長安貴軍等出席了啟動儀式。儀式由共青團湖北省委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省青少年基金會理事長江浩主持。周洪宇、朱厚倫等領導共同啟動了愛心激光球,標志著湖北希望工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正式啟動。周洪宇主委代表民進湖北省委會向湖北希望工程捐贈首筆捐款50萬元,與會領導還為新科農民工子弟小學的10名小學生每人發放了600元的助學金。

    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主要用于資助貧困青少年順利完成學業,資助貧困地區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等,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錦上添花”。其資金的主要用途從以下6個方面作考慮:一是1+1結對助學。資助對象為省內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遵從捐贈人意愿,由省青基會負責聯系對接,形成捐贈人與受贈人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根據求學階段對應標準結對,長期跟蹤幫扶。二是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捐贈1萬元為學校建立一個希望工程圖書室,圖書根據教育部有關要求選編,包括學習與教學參考書、人文社會科學讀物、文學讀物、科普讀物、工具書等。三是援建希望工程電腦教室。捐贈1萬元為希望小學或農民工子弟小學配備一套希望工程電腦設備(包括1臺電腦、1部打印機、若干教學光盤);捐贈5萬元建一個希望工程電腦教室(包括10臺電腦、1部打印機、若干教學光盤)。四是希望工程快樂體育行動。捐贈2萬元援建一個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幫助開展“快樂體育運動會”,豐富城市農民工子女的體育生活。體育器材按教育部《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選配,包括籃球架、乒乓球臺、單雙杠、小足球門、跳繩等。五是資助希望小學教師參加培訓。捐資3000元資助一名城市農民工子弟小學的教師參加集中培訓,以提高其教學質量,開闊師生視野。六是資助鄉村小學:出資在省內指定市區對農村地區的鄉村小學予以資助,幫助其改造危舊校舍或新建學校。

    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的成立是民進湖北省委會打造“同心”品牌的積極探索,是以實際行動響應胡錦濤總書記“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講話精神的體現。同時,它將有利于創立湖北民進社會服務品牌,凝聚民進會員愛心。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是湖北省首個“微公益”模式基金,也是湖北省第一個由民主黨派倡導成立的助學基金,開創了民主黨派與人民團體合作開展社會服務的新模式。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蘇曉云在全省黨派工作大會上對之予以高度評價:“民進的做法很好,值得借鑒和推廣。統一戰線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參與同心品牌的創建,打造有自身特點的同心品牌。”省委統戰部也將之作為新探索、新經驗向中央統戰部作了專報,省委會主委在陪同接待民進中央和中央統戰部領導的過程中也作了匯報,得到民進中央和中央統戰部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慈善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慈善不再是大企業、大富豪們的一時慷慨之舉,而是全體公民參與,形式多樣地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來積極地回報社會,這就是即將成為主流的“微公益”。當前慈善事業的發展也正在從傳統的公益模式向“微公益”模式轉變。微公益強調全民參與并創造價值,參與者通常有普通公民、志愿者、媒體、慈善組織、企業、政府等,是一種主體更加多元的新型公益模式。這樣的一種公益模式,真正實現了公益的平民化、多樣化和常態化?!拔⒐妗备袷且环N生活方式,它推動了平民公益事業的發展,傳遞了一種人人公益的理念。民進湖北省委會所發起倡導的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秉承的正是這樣一種公益理念,將“微公益”群體、愛心企業及公益機構三方工作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在各自領域的優勢,為公益事業更好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借助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這個平臺,遵循“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方針,民進湖北省委會開展了一系列扶貧助學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反響,擴大了湖北民進的社會影響。2011年9月22日,赴羅田縣平湖鄉方家沖小學開展了扶貧助學活動。民進湖北省委會向方家沖小學捐贈圖書1000冊,幫助方家沖小學建立圖書室,解決師生讀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捐贈助學資金一萬元,幫助方家沖小學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2011年12月3日,省委會到武昌區首義路過街樓社區,看望慰問殘疾人并送去了慰問金,將民進湖北省委會、湖北希望工程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的溫暖送給社區殘疾人。今年6月9日,民進湖北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不久,新選出的民進湖北省第六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又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關于印發<全省統一戰線開展 “同心建支點、同行促跨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積極組織赴恩施州來鳳縣開展助學幫扶活動,資助家庭困難的60名學生助學金共計三萬元;聯合湖北民進企業家聯誼會,向來鳳縣50名貧困生捐贈生活費和助學金十萬元,為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盡了綿薄之力。

    民進的資源與力量雖然有限,但民進會員的愛心卻無邊。堅持從小事做起,從應為且可為入手,就能集小善為大善,變小德為大德,產生滾雪球的效應,匯聚愛的海洋、茁壯道德的根基、夯實和諧社會的基礎。今后,民進湖北省委會將在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微公益”的新方式、新途徑,開展各類“微公益行動”,催生愛心、傳遞善良、彰顯美德,引導更多的社會企業奉獻愛心,參與到民進壹小時愛心基金活動中來,讓慈善公益成為人人觸手可為的行動,將“微公益”的理念深入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心中,帶給人們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展現民進會員的良好精神風貌,不斷推動平民公益事業的發展,傳遞一把永不熄滅的愛心之火。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