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人才培育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院校不少,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隨著全國高考制度的恢復,尤其是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以來,綜合大學、高等院校林立,部屬省管、公辦私立共存,“泥沙俱下”,特別是一些中等學校一再升格,高等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二是文憑不低,人才素質良莠不齊。高等院校有重本、一本、二本和三本,學制4年以上;高職高專,學制3年以上,不僅浪費教育資源,也耗費了學生的青春;文憑的含金量大相徑庭,“人才難求”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專業不強,培育應用銜接不夠。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不科學、不合理,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職業技術院校在高校中的占比不合理;高級職業中學、專業技能培訓技校占比小、發展慢,專業技能型人才培育不足。
四是學歷不短,現實問題應接不暇。讀完本科,再考研讀博,完成學業已過而立之年。如果“先立業后成家”,青年一代結婚生育年齡將延遲8年左右,極易造成人口斷層、斷代問題,也將加劇社會老齡化。
二、改革人才培育機制的建議
一是實行分級管理,辦學定向。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重點管理培育學術拔尖型人才、高級管理型人才的綜合大學和重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省市重點管理培育專業管理型人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綜合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專業技能培訓學校、高級職業中學。
二是實行不同學制,專業定向。各類高等院校、學校應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突出專業特色辦學,并合理設置專業年限,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管理的高等院校,學制3年以上;省市管理的高等院校,學制2-3年,專業技能培訓學校、高級職業中學學制2年。
三是實行專業分類,招生定向。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管理的高等院校面向全國招生,培育學術拔尖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省市管理的高等院校、學校原則上面向本省市招生,培育專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同時,加大成人教育力度,滿足各類人才繼續教育的需求。
四是實行合理分流,培育定向。應當根據學業成績,按照一定比例,對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學生進行合理分流,一部分進入普通高中就讀,為綜合大學、重點院校輸送人才;一部分進入職業高中、技校就讀,滿足職業技術院校生源,向社會、企業輸送專業管理型人才和專業技能型人才。
五是實行自主選拔,選用定向。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從國家高等院校畢業生和省市重點院校畢業生中招錄國家機關和地方機關公務員,招錄事業、國家重點企業專業性高級管理人才;通過人才交流會等方式,選拔地方企業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能型人才。
(鐘祥市政協 武永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