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4月18日《經濟日報》刊發的《荊楚爭綠色 江漢滿春光——湖北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生態保護》一文,欣喜之余,依然感到“鐵肩頑癥”影響到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統籌“落子”成敗問題。
近年來,我們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打造長江經濟帶的戰略部署,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創新作為,先后在“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和 “生態文明示范帶”發展中搶占先機,占領制高點。尤其是通過上述通訊足見我們湖北省已經為長江撐起“保護傘”,將綠色岸線留給了子孫,甚至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已經成為湖北上下的廣泛共識。但是,要是深入一線調研依然會發現類似筆者去年上報有關部門的政協社情民意《漢江流域千噸級碼頭“卡脖子”問題》還沒得到有效的解決,即便是襄陽港老河口千噸級陳埠港區綜合碼頭建成,也無法大幅提高長江流域運輸能力。因為南水北調迄今為止,自丹江口大壩以下至王甫洲發電站以上,僅可通行300噸級以上千噸以下的船只。也就是說,王甫洲電站船閘通航能力的限制、城市改造等,庫區內不適應大宗貨物集并運輸。
如何消除長江經濟帶“鐵肩頑癥”,實現湖北一肩挑“兩帶”(長江經濟帶牽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目標。筆者建議:一方面,要繼續貫徹好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效地化解環境與發展矛盾,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真正地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大立法調研力度,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對整個湖北區域內的長江經濟帶深水航道建設、航運“卡脖子”以及其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梗阻”等問題,研究解決的應急方案,徹底消除長江經濟帶“鐵肩頑癥”,重整以前漢江流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盛況,切實還人民群眾一片藍天、一片凈土、一泓清水,共同打造和諧優美的家園。
(老河口市政協委員、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