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鄉村冬閑時節,走進村灣,只聽灣里售貨點傳來一陣陣搓麻將的聲音,推門進去,只見煙霧繚繞,空氣十分混濁。據村民反映,許多村灣的售貨點成了“賭博”點,不僅如此,晚上也有村民通宵“賭博”。
據了解,這些售貨店主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經營商品和提供優質服務上,而是挖空心思在店內擺上幾張麻將桌,備上幾副麻將和撲克牌供來店的人“賭博”。為了能夠湊成局,店主還主動拉人“入伙”,甚至親自上陣,有時還會給參財人員墊錢。店這么積極當然不是白干,每場“賭博”散局后,參賭的人都會給店主5元、10元不等的“桌子錢”。有時,店主也會直接上前“抽紅”,這就不免與參賭人員就“桌子錢”的多少而發生爭吵。而參賭人員自身也經為算帳差幾元錢,相互之間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本是給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售貨店變得整日、嘈雜混亂,完全失去了正規售貨店的樣子。
為此,筆者建議:一是公安部門,特別是派出所要將巡邏的觸角伸向村灣,不定期對村灣售貨點進行檢查,同時,在村灣的售貨點公布舉報電話,嚴厲打擊利用售貨點開設“賭場”的行為。
二是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對村灣售貨點業主進行專項教育,講清設點聚賭的危害性和違反法規的嚴重性,并重點宣講有關處罰條款,以達到依法治“賭”的目的。各村兩委要把售貨點治“賭”寫進村規民約和評選十星級文明農戶內容,發動群眾共同監督。
三是有關部門要利用冬閑時機組織農民開展農技、農機知識培訓,引導農民利用冬閑忙于學習科技知識,還可以因地制宜舉辦文藝節目演出、書畫、農業技能比賽等項活動,進一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四是由公安、文化等部門收集和整理農村因賭毀家的事例,進村灣入農戶進行宣講,同時,通過電視臺、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讓一些癡迷“賭場”的農民盡快醒悟過來。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 陳慶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