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十堰市社區矯正工作的調研報告

2015-11-02 10:44:52  
字體大小:【


    為更好地推進我市社區矯正工作,9月21日,十堰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十堰市民進組成聯合調研組,在市政協副主席、民進十堰市委會主委朱仕雄的帶領下,赴十堰市司法局及其下屬的十堰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聽取了調研單位和矯正對象關于社區矯正工作的情況匯報,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我市社區矯正工作的整體情況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及其派出機構(司法所)在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2005年,我市作為全省第一批7個試點市之一開始啟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司法局等部門的積極努力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通過“強化五項措施”、“推進三項建設”、“拓展四種幫扶”、“創新四大亮點 ”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成為全省唯一連續9年被評為社區矯正先進集體的市州。

 

    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成立了社區矯正常設機構,124個鄉(鎮、街辦)、141個社區、1841個村普遍建立了社區矯正管理服務組織,全市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管、教育、幫扶體系基本形成,重新違法犯罪率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我市也是全省唯一將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作為市司法局直屬機構實行干部高配的市州,2013年底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的成立,標志著我市社區矯正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對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社區矯正制度,提高社區矯正質量,維護社會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城區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社區矯正是一項新生事物,加之《社區矯正法》尚未出臺,我市的社區矯正工作總體上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從調研情況來看,城區社區矯正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協作機制尚未建立,沒有真正形成整體合力。表現在:其一,社區矯正信息資源未能實現共享。目前,我市社區矯正工作涉及的職能部門有17個之多,由于多數部門的信息僅供內部使用,有關重點人口監管服務情況、社區服刑人員的獎懲情況、社區矯正執行過程中的脫管漏管情況、受公檢法委托的社會調查評估采信情況、社會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等信息,還沒有實現共享,致使社區矯正工作的管理效率不高,也容易造成脫管、漏管現象。其二,協作機制尚未建立。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戶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動頻繁,出現了大量社區服刑人員外出就業、就醫、探親、上學或經常更換居住地等人戶分離情況,而全國聯網管理體制尚未形成,這無形中增加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難度。

 

    (二)機構人員經費保障不到位,矯正工作難以全面落實。表現在:其一,社區矯正管理局編制不夠。目前全省未成立社區矯正管理局的縣、區只剩30%,而我市因編制問題,縣級行政區域僅有房縣、張灣區成立了社區矯正管理局。其二,訓練有素的社區矯正專職人員較為缺乏。按照“兩院兩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規定,司法所應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成員包括有關部門、村(居)委會、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等;但調研發現,矯正小組尚未普遍成立,而司法所工作人員因缺乏專業背景且時間精力有限,既難以勝任矯正工作,也無暇顧及矯正工作。例如,不少司法所是一個工作人員管著60多名甚至是10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往往處于放任自流狀態,以致調研詢問時連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都說不清。其三,缺少適合社區矯正人員教育改造的過渡性安置基地和經費保障。

 

    (三)矯正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社會知曉度和參與度不高。目前,我市關于矯正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大,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上很少看到宣傳介紹社區矯正工作的內容和相關活動的報道,導致廣大市民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度都很低,并由此產生不少誤解和疑慮。例如,有的群眾認為不關押罪犯是“放縱了犯罪”,尤其是有的案件受害人因罪犯“逍遙法外”心里不平衡,存在不滿情緒;有的群眾則擔心自身安全受威脅,對矯正對象持冷漠、歧視的態度,避之唯恐不及,等等。此外,目前參與社區矯正的社會力量主要由社區干部等組成,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可用資源較少,素質良莠不齊,在實際工作中幫扶教育的持續性不強,作用發揮有限。

 

    三、推進城區社區矯正工作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具體而言,一是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鄂辦法[2014]37號文件)要求,健全完善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協作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明確東風公司等央企轄區內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教育、社會適應性幫扶任務,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指導。二是建立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議按照十辦發[2013]22文件的要求,由市綜治部門牽頭,以市社會管理創新信息平臺為依托,以公安人口信息平臺、社區矯正信息監管平臺為支撐,搭建公共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信息整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確保對社區服刑人員各類基礎信息做到及時有效掌握,提高社區矯正工作信息化、現代化監管水平。三是健全完善工作銜接機制。公、檢、法、司等部門要建立協商議事制度,及時通報、反饋轄區內社區服刑人員動態管理信息,相互延伸工作范圍,實現矯正工作全覆蓋,防止工作銜接脫節,避免脫管、漏管。

 

    (二)進一步強化機構人員經費保障,夯實工作基礎。具體而言,一是成立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在茅箭區和鄖陽區成立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并大力充實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和司法所社區矯正執法人員力量,推進社區矯正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和正規化建設。例如,公開招聘一批具備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擔任社區矯正專職工作人員;加強對現有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增強其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綜合能力,等等。二是加強社區矯正集教育、管理和幫扶于一體的基地建設。各區要盡快建立社區服刑人員學習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服務等基地,落實相關保障措施,完善運行機制,為提高社區矯正質量、促使社區服刑人員順利融入社會創造條件、提供幫助。三是要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經費保障。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財政部、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經費保障工作的意見》規定的社區矯正經費開支范圍,將社區矯正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逐步探索建立按社區矯正人員數量核定社區矯正經費的制度,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具體而言,一是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廣泛發動各類媒體宣傳報道社區矯正工作的同時,司法行政部門要積極結合“法律六進”等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法律法規宣傳,不斷提高社會知曉度和認同感,讓人民群眾更加關心、支持、理解社區矯正工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成立專門的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隊伍。參照我省其它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在冊社區服刑人員的一定比例,建立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隊伍,協助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開展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社會適應性幫扶等工作;此外,我市鄖陽師專等高校學生的實習時間,一般都在三個月以上,可以通過制度化建設,定期安排這些實習生在司法所或社區協助管理矯正人員,解決人員不足等問題。三是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廣泛動員和組織包括退休的黨員干部、教育工作者等在內的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按照社會志愿者與社區服刑人員不低于1:1的配備標準,建立社區矯正社會志愿者隊伍,為每名社區服刑人員建立矯正小組,配合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開展日常幫教幫扶等工作。四是及時出臺地方社區矯正工作細則。按照2014年11月司法部、中央綜治辦、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的《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的要求,適時出臺《十堰市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細則》。

 

                                           (民進十堰市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