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筆者在谷城縣紫金鎮孫家溝村采訪,看到一農民新蓋的三層樓房,一二三層墻體,都炸裂了。問他是怎么回事?他說,房屋后面當時是秧田,一是建急了;二是基礎沒打牢?,F在住在里面,天天提心吊膽。推倒重建是遲早的事。只是目前錢花完了,再新建還得個過程。后悔卻晚了。
谷城縣是山區縣,大部分山區農民房屋建在山坡下面。近幾年,因高速公路的建設,省道、縣道的提檔升級,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許多新建房屋的農民,側重于向這些地方集中、傾斜,但因山區建房場地有限,有的農民在沒有得到相關部門審批許可的情況下,也沒過多的考慮安全問題,隨意在山角下開挖山體建房,如遇暴雨、山洪等自然災害,危險系數就會加大,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為此建議:
首先規劃與實際相結合,破解山區農民建房合理性問題。要因地制約,編制切合實際的村莊規劃以適應生態建房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規劃部門在編制選址時要按照“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適當超前”的原則。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實行宜改則改、宜遷則遷、宜并宜并,確保建房安全。
其次選址安全與建房質量相結合,破解山區農民重復建房的問題。山區地形、地質結構復雜,溝壑眾多,對觀察到的和潛在的一些隱患必須全面的綜合的考慮,不能只看到溝邊、河邊、山腳下只考慮工程量小、造價低等經濟情況,而忽視安全及質量問題。要做到選址必須安全,科學建造,要打破農村的一些陳規陋習,把好房屋基礎關合理設置地圈梁增加房屋整體剛度;墻體砌筑時加設構造柱及墻體拉結筋增強房屋的抗震性;樓層和屋面現澆板正確放置受力筋、剪力筋;控制好砌筑砂漿、鋼筋砼的配合比。房屋建設的質量控制好了,在一定的情況下能抵擋住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的沖擊,避免重復建設。
第三實施規劃長效管理機制,保證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規劃不能遷就現狀,降低標準,更不能朝令夕改。完善建房審批配套機制,保證建房的正常進行,杜絕違法挖山用地。
(谷城縣政協 王軒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