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城縣冷集鎮馬莊村一農民,請拖拉機手運輸剛從地里收獲的花生?;丶业穆飞?,他坐在堆得浮高的花生秧上,因道路坎坷,轉變時不幸從車上摔下,頭部著地,搶救無效,當場傷亡。
還是該鎮農民,為了趕活,中午一人在地里加班深松山藥地。估計是在沒有停機的情況下,違規操作,加上衣服不整,被絞進了飛馳的皮帶、鉆頭中。等家人發現時,早以停止了呼吸。
隨著國家農機補貼政府的落實,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的快速發展,農民手中有了錢,現代農業生產的需求,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玉米收獲機等農機,在農村得到快速普及,節省、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力,為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立下了汗馬功勞,帶來了極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但好事總是多磨。其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給農機手、農民生命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協”,甚至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分析個中原因:一是農民的安全意識較差;二是注重實用性,缺乏對農機保養、維護;三是違規操作,不按“規定動作”作業;四是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培訓。
為此建議:一是農機廠家、農機公司、農機監理等相關部門,在推銷農機的同時,應向廣大農機手、農民進行安全知識灌輸,培養他們的安全操作意識,不因不必要的違規操作,付出不該付出的慘重代價;二是農機手、農民要加強對農機的保養。不能讓農機帶病作業,要預想、分析農機帶病作業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三是堅決杜絕違規作業。認清違規作業是農機手、農民發生各種事故的罪魁禍首。像運輸花生秧,貨物已經堆得很高了,還讓農民坐在車上一樣,如果機手有一點起碼的安全意識,就不會發生鮮活的生命凋謝這樣的“意外”事故;四是安全培訓必不可少。近幾年,隨著縣、鎮農機部門職能的弱化,很少開展農機手培訓。導致參加農機培訓的農機手越來越少,很多機手是邊操作邊學習,重實踐輕理論,有的甚至是“邊學邊賣”,剛上機,就開始下地作業。
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無論如何,對農機手的安全培訓這一課,一定要補上。只有提高了他們的安全意識,農機手、農民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谷城縣政協 馬明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