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蘄春縣高度重視電商經濟發展,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借助李時珍健康產業,打好蘄艾品牌,縣內已形成了以醫藥、土特產、建材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專業市場,聚焦了以孺子牛、蘄艾堂、居無憂、三得利、中瓷萬佳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群,全縣現有天貓店鋪11家,網店有皇冠店40家,其中五皇冠店3家、金皇冠店2家,居全市之首,有500家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宣傳銷售產品,有60多家企業建立了網上營銷團隊。但是,在發展電商經濟過程中,存在規劃、配套、監管、人才等較為缺乏,政策扶持、平臺建設、規范運營和培養機制滯后的問題。如何搶抓機遇,謀劃電商經濟發展新路徑,對外主動承接大市場,蘄春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并提出如下建議:
(一)優化環境,科學編制電商發展規劃。借鑒外地電商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首先是通過政府高度重視和規劃引領,來吸引企業、人才、技術和資金落地。要在確立電商產業在蘄春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制定有特色的電商產業發展規劃,做到長短結合,梯次開發,明確思路;要及時出臺加快推進電商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優化環境,配套設施,把電商企業扶上馬,送一程,促進電商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建好平臺,走“互聯網+”特色電商之路。要緊扣縣委、縣政府打造“華夏中藥谷,東方養生城”的發展理念和“藥旅聯動”的戰略,以李時珍醫藥產業優勢支撐電商平臺的建設。一是支持電商協會和蘄艾產業協會共同打造“李時珍養生網”電商服務平臺。依托縣內中醫藥資源和產業,以倍受市場歡迎的蘄艾制品為龍頭,整合蘄春中醫藥市場、養生市場和網絡銷售渠道,抱團出征,把李時珍品牌做大,把蘄春電商做強;二是支持“居無憂”蘄春終端服務站推廣020電商運營模式,建設蘄春“居無憂”國際電商落地體驗館和“吃無憂”、“購無憂”、“游無憂”等特色保真消費體驗店,立足“三農”,面向企業,打造集農、工、商信息化服務,產、銷、購一體化經營的綜合電商服務平臺,建立包括本地工業品推介、網上農貿市場、數字農家樂、鄉村風情旅游、互聯網人才培訓等集約化電商運營中心;三是支持交通部門和物流企業,以時效快、成本低、最便捷為目標,協同打造對外直達全國,對內進企業、到村垸、入農戶的物流配送平臺,確保物流網絡“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
(三)規范管理,健全電商行業運營機制。一要健全完善電商指導服務機制。堅持企業所愿,政府所能,建立電子商務注冊登記綠色通道,提供預約服務、政策解讀,簡化審批,做到“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注重扶持業績好、實力強、潛力大的電商企業轉型升級;鼓勵電商企業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差異化發展道路。二要健全完善電商發展激勵機制。持續做好全縣網絡經營主體數據采集、更新、維護工作,依法向社會公眾公開經營主體的登記、經營、獎勵和行政處罰信息。特別是建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引領蘄艾產業協會抓緊做好蘄艾產品國家級醫藥器械號的申報、落實工作,促進蘄艾產業的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蘄艾的市場信譽。三要健全完善電商運營監管機制。規范電子標識管理,做到“亮照”經營,開展網絡經營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加強網絡線上和線下市場監管,打擊商標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從源頭控制電商產品質量,維護名、特、優產品質量信譽,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商市場環境。
(四)筑巢孵化,培養電商人才隊伍。一是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整合人社、商務、共青團等部門和社團的有關政策、信息、資金等資源,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開展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培訓,迅速緩解電商企業用工荒;政府與電商企業都要加大本地化人才培育,共同實施好電商人才發展戰略;加大人才培訓機制創新力度,鼓勵社會教育機構加強電商人才培養,積極探索電商人才教育深層次的產學結合模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綜合性電商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校企合作、創業和技能比賽等平臺,完善配套服務,引進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質較高、專業配套的網絡、計算機及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蘄春縣政協 陳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