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蘄春縣農機合作社發展較快,由2010年的12家發展為2014年的52家,其中2014年提檔升級農機專業合作社30家,培育農機大戶215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機利用效率,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在組織推動、內部建設和外部環境上仍存在一些困難,如扶持不夠、貸款難、用地難、維修難等問題。為此,縣政協通過組織委員進行調研,就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制定扶持政策,促進有序發展。建議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重視農機合作社發展,按照“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引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軌道。一是政策上予以傾斜。由縣政府出臺《關于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若干意見》,將農機合作社作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點舉措,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資金獎勵等激勵措施,每年從財政專項資金中拿出30-50萬元,獎勵和扶持全縣農機示范合作社發展。縣發改和物價部門,參照國家對出租車、畜牧、水產等行業燃油補貼優惠政策,制定農機燃油補貼政策,降低生產成本。縣農機部門聯合財政、發改、水利、國土、農業等部門,適度將農發、水農水、土地整治、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進行整合,并依法流轉給相關農機合作社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為改善農機作業道、機耕路創造有利條件。縣經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力度,加強對土地流轉市場監管,規范土地流轉市場行為。二是用地上予以照顧。縣國土、規劃等部門,將農機合作社建設用地納入計劃和規劃,解決建設用地審批難題,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并在稅費繳納上給予一定的減免優惠,支持農機合作社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資金上予以扶持。由縣金融辦牽頭,組織金融信貸機構,建立農機合作社評估授信機制,適度放寬貸款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在財政扶貧貼息貸款和農發項目貸款中,整合部分資金作為農機合作社發展貸款基金,注入資金活力。
(二)強化規范管理,健全運行機制。要認真探索適應農機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相關制度和規范,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人員、財務、經營、決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促進農機合作社在人員管理、操作運行、作業經營、利益分配等方面更加規范、有序。要通過培訓、輪訓、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加強對全縣農機合作社內部管理的指導,進一步提高農機合作社經營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培訓指導,提供服務保障。縣農機部門要充分履行職責,積極提供服務,推動規范發展。一是要加大學習培訓力度,采取集中學習、外出考察、相互交流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管理、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農機人才。二是要加強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積極搭建合作社與部門、農戶之間的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農機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能力。三是要強化指導,充分發揮農民在農機合作社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農民走“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機合作社發展之路,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蘄春縣政協 陳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