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竹溪縣政協委員建言: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2014-12-28 22:24:51  
字體大小:【

 

    日前,竹溪縣政協經濟界委員就農業標準化生產進行了專題調查,并采取對口協商的方式建言獻策、獻智出力。


    委員認為,竹溪縣在抓農業標準化建設中,堅持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品牌建設、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相結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三統一”。全縣已建立茶葉、黃姜、魔芋等專業研究所7個,成立各類產業建設專業合作社33個,14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6個農產品成為湖北省名牌產品,11家企業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龍峰茶”、“竹溪貢米”等4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委員指出,竹溪農業標準化生產剛剛起步,離現代農業要求相差甚遠。一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開天辟地的幾千年,沒有標準也種田”,仍然是部分人的生產習慣。許多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不知農業標準為何物,認為農業標準化沒有大用處;在新農村建設中,重硬件中建設,輕農業生產發展,更不注重以農業標準化引導產業發展;多數農民往往把標準化工作看作是工業、企業的事,而與農業無關;企業把原材料的種植基地發展和種植標準化建設看作是農村的事,而與工業、企業無關,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農業與企業、市場的脫節;二是農業組織化程度低。全縣除茶葉、藥材龍頭企業外,其生產加工企業規模小,未能成為推廣農業標準化的主力軍。多數專業合作社,規模小、實力弱,沒有起到團體組織作用,難以組織千家萬戶實施農業標準化建設;三是部門服務不夠到位。農業標準化統一管理工作還不到位,部門之間協調合作不夠,多頭管理。已制定的標準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實施,標準與生產“兩張皮”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標準成果轉化率。


    為此,委員建議:


    (一)抓緊制定農業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竹溪農業及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緊緊圍繞“百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制定竹溪特色產品系列標準,建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協調的地方標準體系。在鞏固“龍峰茶”和種豬養殖國家農業標準化成果的同時,以抓好“竹溪貢米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為重點,帶動中藥材和林、果、茶、藥等綠色產業標準化建設;加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充分挖掘和培育具有竹溪地域特色、質量特色和傳統工藝特色的產品,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利用和保護力度,把品牌培育和名牌創建作為“工農對接”系統工程來抓,以此提升綠色產業發展層次。


    (二)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業標準化要求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連接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有關部門應加強引導,整合區域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扶持和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規范化建設,引導同類專業合作社向農業龍頭企業聚集,改變各自為戰的局面,壯大合作社實力。通過合作社實行統一的農資供應、生產操作規程、技術標準、組織培訓等,以合作社為載體,解決農民單家獨戶在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三)不斷優化農產品基地生產結構。按照“優質、專用、特色、生態、安全”的要求,采取強力的措施,推進農產品生產逐步不使用化肥,畜牧養殖不使用激素,讓我縣真正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示范縣。種植基地要著眼加工企業建,企業要立足農業資源建,標準化要圍繞產業抓,確定產品種植方向。比如,種植業方面可根據縣內醫藥化工業、食品加工業,發展標準化中藥材和食用豆類、林果等種植基地;對于農村家庭,要著力圍繞中藥材、特色養殖、茶葉、林果、油料作物等特色產業項目,大力發展“五小園”庭院經濟,使鄉(鎮)有千畝以上的標準化產業基地,行政村有一個或兩個500畝以上特色種養基地,戶有“五小園”。


    (四)抓好農業標準化平臺建設。改變“就標準抓標準,就項目抓項目,就基地抓基地”的單一化格局,逐步建立和形成了“項目(基地)+企業(加工)+標準+品牌”等農業標準化綜合運行模式,促進以標準化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堅持“依托農業辦企業、牽手農民辦工業、工農對接興產業”,使工業園區成為農民、農業、工業、市場相互融合和對接的平臺。以培植農業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園為抓手,建設“雙百工程”(百億農業工業園、百萬畝特色板塊基地),把竹溪工業園區培育成科技含量較高、功能基本完備、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強、環境優美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園區。


    (五)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制標、缺標補標”的原則,建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面向市場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全縣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框架。突出抓好企業基地組織管理體系、無公害標準化技術體系、全程質量控制體系、質量追溯體系和企業自檢自律體系等五大體系建設,構建縣、鄉、企業、市場全覆蓋的監管網絡,提高竹溪農產品信譽度、美譽度和滿意度。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