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打造新聞宣傳品牌  促進政協職能履行

2014-09-15 00:54:17  
字體大小:【


武漢市政協

    為了探索政協新聞宣傳的新路子,擴大新聞宣傳陣地,促進政協職能履行,于1998年10月9日,我市政協與武漢電視臺聯合打造的新聞述評性電視專欄《政協論壇》播出了第一期。《政協論壇》作為固定欄目,每周一期,黃金時段播出,歷時九年從未間斷,迄今已播出了500期。論壇的開辦、堅持與發展,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武漢市黨政領導重視支持,也受到廣大政協委員和市民的歡迎,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十年中,先后有50多批外省、市政協組團赴漢專題考察《政協論壇》。《人民政協報》、《中國政協》雜志等報刊多次專題推介武漢《政協論壇》。《政協論壇》已成為我市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舞臺,政協宣傳的重要品牌。

    一、《政協論壇》的主要特點與做法
    1、注重政協特色,積極服務委員。十年來,“論壇”始終堅持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服務,為政協委員履行職能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委員建言獻策,參政議政搭建平臺;通過“論壇”,2000多人次的政協委員走進《政協論壇》,表達各界的聲音和訴求,反映不同的要求與愿望,傳遞嚴謹的思考和善意的諍言,擴大了委員議政空間,放大了委員議政的效果。

    2、注重精心策劃,準確把握好“度”。“論壇”不能太滯后,不能熱點已過你再來作總結。多數時候“論壇”的新聞線索應該是政協主席會議、常委會、委員和社會群眾關心的問題,應該稍微超前一點,這就要求策劃。這就要求我們:
    一是在選題方向上,堅持體現政協特色。“論壇”選題的來源主要是:每年政協全會通過的建議案、重點提案、提案(由各專門委員會協辦);各黨派的集體提案和區政協提交的選題;電視臺申報的部分選題。
    二是在欄目形式上,堅持內容決定形式。“論壇”播出的形式分為二種:全現場(以政協委員現場調研再現的形式進行實地采訪);現場加訪談(前期有一個外采,用一個故事短片交待一個訪談背景,然后在室內由主持人與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或是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干部進行面對面的訪談)。
    三是在工作流程上,堅持完成每周工作目標。即:策劃一期、制作一期、播出一期。全年的目標任務是制作52期,播出52期。主要工作流程是:選題和策劃(每周一召開策劃會,會議由政協宣傳處和電視臺部分編導及專職策劃人員參加)、外采、訪談、編輯、審片、播出等流程。

    “論壇”的根本點在“論”,它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以道理說服人,必須體現出充分的說理性。既可以立論,也可以就某一現實問題開展辯論:或直接評論現實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針對社會上某種錯誤傾向、錯誤觀點,善意地、負責地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和批評,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當然也不能太自由,毫無約束,成為“自由論壇”,論過了不行,論得不疼不癢也不行,要有一個準確的“度”。

    3、注重遵循新聞規律,不斷創新發展。我們的做法是堅持“三固定”,  即“固定欄目,固定頻道,固定時間”。在每周日晚8點零6分,武漢電視臺一頻道播出。這樣做有三點好處:一是體現了政協特色,它是政協辦的論壇;二是擴大了社會影響,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收視群體;三是與時俱進,迫使我們不斷改進創新。

    二、《政協論壇》在政協履行職能中發揮的作用
    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論壇”如今已經成為我市政協委員的重要議政舞臺,政協工作的展示窗口,各界群眾歡迎的電視述評節目,黨政領導關注的重要民意渠道,武漢電視臺的重要品牌欄目。

    第一,探索了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相結合的新路子。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一種高層次的人民監督形式,把民主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相結合,實行資源優化組合,有利于提高民主監督的社會影響,這也是我們開辦這一欄目的初衷。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嘗試是成功的,確實收到了“居高聲自遠”的良好效果。如我們先后制作、播出的“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監督”、 “依法評議兩院,促進司法公正”、“村務公開莫空開”、“黑中介人人喊打”、“職業危害正在轉嫁農民工”等,要么針貶時弊,使人警醒,要么擊濁揚清,伸張正義,既得到了黨政領導的重視,又受到了普通市民的歡迎。正是由于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參與,使電視獲得了單靠編輯記者所不能或不易獲得的新聞輿論監督資源,同時由于電視媒體的介入,凸現并放大了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約束功能和社會影響。正如十屆全國政協鄭萬通秘書長所言,武漢《政協論壇》是探索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相結合的一種積極嘗試,是利用社會媒體發揮政協作用的一種創新。十年實踐,證明如斯。

    第二,搭建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新舞臺。十年來,政協委員走進論壇,面對廣大電視觀眾,縱論發展大計,評析熱點難點,協助釋疑解惑,反映社情民意,極大地豐富了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渠道和平臺,不僅激發了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委員的社會責任感,展示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風采,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市政協參政議政工作質量的提高。如“建設武漢中國光谷”,“中部崛起武漢如何領跑”,“把防汛當產業抓”,“喜看村民變股民”等等。“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抗震救災成為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我們立即著手拍攝制作了“力量的見證——從汶川大地震看國家應急機制”、“重建心靈家園”、“災難中學會生存”等3期節目。其節目既展現出政協委員對國家和地方發展和重大決策的關注, 同時許多具有創意的新思路、新觀點、新建議,對黨政部門科學決策、完善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許多構想通過努力變成了現實。

    第三,拓展了民意有序表達和黨政領導干部參與互動的新渠道。十年來,先后有500多名專家學者和各界群眾以及300多名黨政部門領導走進論壇。尤其是一大批關注民生、反映民意的論壇節目,如“房改與安居”、“公共衛生呼喚公共投入”、“農村義務教育應當免費”、“城中村改造應以人為本”、“食品安全關系民生”、“問診看病貴”、“溫暖的補位——關愛留守兒童”等等,既有市民參與表達意愿,又有政府官員解讀政策和工作,還有委員提出意見建議,反映了民眾的愿望,傳遞了黨和政府關注的聲音,為民意的有序表達和民眾與政府高端的互動開辟了新的渠道,播出后均產生了極好的社會反響。

    第四,開辟人民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新窗口。十年來,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各區政協都參與了協辦。通過協辦“論壇”,市、區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圍繞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創新履行職能的成果在“論壇”中得到充分展示,宣傳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宣傳了人民政協工作,擴大了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

    三、幾點啟示   政協新聞宣傳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1、政協新聞宣傳必須開拓創新,努力打造品牌。十年時間,三千多個日日夜夜。“論壇”這棵樹之所以常青不老,我們最大的體會是抓住了“創新”這個靈魂。多年來我們始終認真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研究社會,研究觀眾,研究電視新聞規律;不斷拓寬報道面,報道新事物、新經驗,提出新問題、新思路和新觀點;不斷探索新的報道表現形式,創新欄目形態,保持了欄目的常辦常新。

    2、《政協論壇》必須立足“三貼近”,注重宣傳效果。貼近時代,貼近中心,貼近民眾,是“論壇”這些年來秉持的原則,也是論壇繼續堅持的方向。貼近時代就是要使時代精神和特征在“論壇”中得到體現,貼近時代才能有朝氣有活力;貼近中心就是要貼近黨委政府工作中心,貼近政協履行職能的工作中心,貼近中心才有價值,才能體現政協特點;貼近群眾就是要始終關注民情、反映民意、維護民生,只有貼近民眾才能有生命力。

    3、《政協論壇》必須堅持“三依靠”,努力形成合力。一是依靠領導。領導的重視是辦好“論壇”的決定因素。我們積極爭取市政協黨組、主席會議,以及市委宣傳部領導、廣電局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幫助解決人員、經費、設備等問題。二是依靠政協整體力量。全市各級政協委員,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區政協和有關黨政部門的參與、配合,為辦好“論壇”提供了堅實基礎。三是依靠工作專班。專班由市政協宣傳干部和電視臺制片人、主持人、編導組成。正是由于專班創造性的辛勤勞動,打造了“論壇”這個品牌,得到廣泛的認可和鼓勵。

    雖然我們在政協宣傳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上級領導和職能要求,同其它兄弟市、州政協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們一定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各兄弟單位好的做法和經驗,勇于探索、善于實踐,爭取將《政協論壇》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