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2007年第三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面向青年、擴大和深化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成為本屆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
近20年來的實踐證明,鄂臺教育交流與合作是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許多臺灣青年來鄂學習,我省有部分高校與臺灣高校互派學者訪問、講學、合作研究,有一些還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協議、專業交流等,這是開創鄂臺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但從整體上看,這種交流與合作,與我省高教大省和科技競爭力相對較強省份的地位還很不相稱。
因此,我省要把握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出臺的對臺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把發展鄂臺教育交流與合作作為一項全省的開放戰略,著手培養一批對臺灣有深度了解、與臺灣青年建立深厚感情的湖北青年,以彌補我省“鄂臺關系”與沿海省市相對不足,進而促進我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定期舉辦鄂臺高校教育交流與合作研討會
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是新知識、新技術的實驗室,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庫和思想庫。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高等教育應該如何迎戰,如何改革和創新,以培養高素質人才,這是鄂臺兩地高等院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鄂臺高等院校雖然走過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也具備許多相同的特點,現在又面對著共同的問題。因此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十分必要。特別是圍繞鄂臺高等教育的重大問題展開研討:如鄂臺高等教育如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鄂臺高等教育聯手應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和機遇;共建鄂臺大學教授學術交流平臺與科研項目合作;拓展校際合作的方式和內涵,為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有益經驗;探討農業科技教育與發展的現狀、前景與存在問題,并從政策、技術、人力、資源、信息、服務體系和農業工程實施等方面,闡明鄂臺農業科技教育合作與發展的對策,指明一條可探索、可發展之路。
還可以就醫療保健制度、會計制度、國民素質教育和新聞傳播與社會責任等專項議題進行研討。在具體操作上每年可以選準一些雙方都比較關心的話題,進行專題研討,例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在繼續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形式、對象上必須有重大變革,而高校正是面臨這種改革和創新的前沿,如何通過一系列轉型創新,致力發展高端培訓,創造高端培訓的精品項目,擴大了繼續教育整體的社會影響。總之在交流與合作中營造兩地良好的探索氛圍,使之常態化、制度化。
(二)促進鄂臺高校教職員工互訪、互聘
我省武漢市從1998年至今,共組織了6個教育團組到臺灣交流。臺灣教育界也有9批近百人次來我省進行參訪交流和學術研討。2007年來自臺灣臺北、苗栗、高雄等縣市的40多名大中學校的青年教師抵漢,參加由武漢市政府主辦的“海峽兩岸·漢臺青年教師教育交流參訪”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臺灣青年教師、學生深入了解源遠流長的荊楚文化和湖北武漢豐富的教育文化資源,為兩地青年創造更多的直接接觸機會,廣交朋友,增進友情搭建平臺,這是建立鄂臺青年教師教育交流促進會的基礎。進一步促進鄂臺高校教師的互訪、互聘和跨海講學,實現鄂臺高校教學資源的互惠互補,加強鄂臺高校管理人員的交流與互動,積極推進鄂臺高校合作辦學,促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擴展鄂臺高校學生的往來、交流與互換。目前應重點做好兩件事:
1、積極準備鼓勵湖北青年準備到臺灣高校學習。我省每年的高中畢業生人數超出本省高校和外省高校在鄂的招生人數,每年都有到國外、境外求學的高中和本科畢業生。因此,我省有條件和必要,鼓勵湖北青年準備到臺灣高校學習,特別是學習臺灣農業技術、漁業技術、農產品深加工和管理技術、工商金融管理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是我省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方向。因此,有計劃、分步驟逐年選送一批湖北青年到臺灣高校學習農業技術,培養一大批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的人才,既是我省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又是針對臺灣教育資源相對過剩、希望大陸學生能赴臺就讀需求的回應,符合國家倡導的政策,使兩岸的教育成為雙向交流。因此,制訂相關扶持政策措施,積極準備,鼓勵湖北青年準備到臺灣高校學習,培養我省急需的人才,為長遠發展湖北經濟、實現湖北作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開辟一條新的途經。一旦國家政策出臺,臺灣當局允許,我省可立即啟動方案。
2、制訂政策措施,歡迎臺灣青年來鄂發展事業。針對臺灣青年希望來大陸發展事業的要求,滿足臺灣教育界和廣大青年的愿望,我省應率先響應并擬出臺政策措施,吸引臺灣教育界和廣大青年來鄂發展事業。對在我省高等院校就讀的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設立臺灣大學生獎學金。臺灣學生在我省畢業后愿意留在我省發展事業的,盡可能滿足其就業要求和拓寬就業途徑。
總之,要從教師相互聘任到教學資源共享,從學生的相互交換到學分的相互承認,以及各種論壇、研討會的相繼舉辦,將促進人員交流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校際合作內容更加務實,真正顯示教育交流與合作符合鄂臺教育界人士及廣大民眾的心愿。
(三)組建鄂臺青年教師與學生教育交流促進會
鄂臺青年教師和學生教育交流促進會是一種民間組織,由于涉及海峽兩岸交往的政策,應由省臺辦牽頭,其它相關部門和部分高校參與組建。擬定鄂臺青年教師和學生教育交流促進會的宗旨,其主要職責除從事組織定期舉辦鄂臺高校教育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實施鄂臺高校教職員工互訪、互聘等事宜外,還可以促進會的名義,積極參與全國高校與臺灣清華大學等高校簽訂協議互派學生至對方學校進行暑期專題研究與考查;與臺灣高校建立姐妹校際關系,每年互派青年教師與學生進行短期的學習交流;探討鄂臺高校聯袂建立具有產學研一體化特色的產業界高端教育,培養精英人才,以應對世界產業變革和挑戰;努力爭取近年內在我省召開一次“海峽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會議”。
兩岸教育的緊密交流與合作,必將使彼此感情更加融洽、合作更深化,符合中共十七大關于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精神,我省若將其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來抓,必將有力地促進鄂臺高校的優勢互補,共同繁榮鄂臺高等教育事業,符合鄂臺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讓更多的青年參與、互動,使交流向更深層次發展,推進鄂臺高等教育取得雙贏的結果。